第八十九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1 / 1)

殷七七和李三小姐紧紧挨在一起,低声说话,周围的众才子离他们不远不近,状似赏风赏月,实则支愣耳朵,密切关注。 殷七七与李三小姐商议一番,知道随便出一首诗词歌赋即可,心中略定,开始思索要用哪一首诗词呢? 她当初背过的古诗词极多,只不熟悉这个世界的历史,有哪些名人一概不知,因此倒不好冒然开口。 “历代文豪中有没有叫做李白的?”她灵机一动。 “没有!”李三小姐不假思索。 “有没有叫苏东坡的呢?” “没有!” “陆游?” “没有!” “秦观?” “好像没有!” “杜甫?” “这……”殷七七问的太多,李三小姐不敢肯定了,她出身诗书之家,因着家教,读过些书,可惜性子活泼,志不在此,对史书的了解颇有限,她不知殷七七用意如何,不敢胡乱回答。 “没有!”安孝廉起身答道。 “那李清照呢?” “没有!” “杜甫呢?” “没有!” “陶渊明呢?” “没有!” “欧阳修呢?” “没有!” “韩愈呢?” “没有!” “柳宗元呢?” “没有!” “王安石呢?” “没有!”安孝廉越答越奇,不知她有何用意。心中暗暗思忖,这些人难道都极有名气,是我不知?他熟读经史子集,虽谈不上无所不知,但史上名人怎么可能会弄错?但殷七七不似无的放矢,倒让他一时不知所以。 许老秀才此时坐在椅上,觉得眼角隐隐发痛,但他心系殷七七,不知道她做什么幺蛾子,一时间倒未察觉眼角的痛。 “哦!那司马迁呢?” “未曾听过!” “曹植呢!” “没有!” 殷七七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历史除了老子的《道德经》曾经出现过,其余的都已非那个世界的历史。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虽有不同,但是该出现的,却由别的人代劳也都一一出现了。 就好像虫洞的两端,两个平行宇宙,在另一个世界的你,或许在过去,或许在未来,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一鸣惊人。 只有少数少数极其幸运的人,或许能够穿越虫洞,在两个世界里塑造或参与历史。 从这一点上来讲,殷七七何其有幸,何德何能啊! 殷七七大致了解后,胸有成竹,向安孝廉道了谢,对李三小姐笑道:“古人曾有七步成诗之说,不如咱们今日也七步成诗,走到李国老跟前去,看到底能做多少首,你以为如何?” 李三小姐被殷七七激起豪情万丈,笑道:“有何不可?道长有令,岂能不遵?” 殷七七笑道:“咱们先过了这关再说!” “不错!” 亭外好风好景,碧水长天,楼阁雅致,物中有景,景中有物,隐合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意。心中一动,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三小姐一呆,忙提笔写字,刚要写,又问道:“诗名是?” “观书有感!” 此言一出,意境又不同,似乎写景,实则写书,将书比作池塘,将池塘比作镜子,塘水如此清澈,因为有活水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这才是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