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有侍女重新铺好纸张,放好笔墨,殷七七豪气万丈的拿起笔,下笔之时,那股久违的尴尬,惊慌,脚软又一股脑的回来,把那点儿豪气一脚踢走。 其实,写字还是挺可怕的,怪不得我小时候那么爱逃学,长大又怎么变成学霸的呢? 她彷徨无计之际,一眼瞧见李国老的幼孙,嘿!这小家伙字写得极好,使唤不动老的,大的,使唤小的总可以吧。 忙招手道:“小公子,快来帮我写字。” 李国老幼孙倒是不怯,执笔便等候殷七七吩咐。 众人一阵无语,还真写不出来啊,可是怎么就好意思请一个小孩子来写呢? 殷七七红透了耳尖,清了清嗓子,忙开口道:“我念你写,我们要配合默契哦!” “要小公子代笔,殷道长不觉得羞耻?”李挽澜冷清清的开口。 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你怎么就不学学李国老呢?这样我怎么跟你化敌为友呢?殷七七面色红红白白。 李挽澜鄙夷了殷七七一番,自己却伸手拿过笔,示意自己来写。 殷七七小动物版的直觉,让她本能的疑惑了,他这么好心?为什么我觉得哪里不对劲呢? 李挽澜冷冷瞟了她一眼,还不开始? 殷七七吓得又清了清嗓子,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殷七七语速不慢,李挽澜写的却也是行云流水,两人配合默契,不多时,已写了几页。 李国老,许老秀才看的连连点头,文精词要,通俗易读,既有典故,又有常识,有礼仪伦常,又教人明理,即便三岁小儿,也能读得,耄耋之年,读之也有裨益。 许老秀才此时才对殷七七心中佩服,这道士却有过人之才,就凭这一本《三字经》就足以名留青史,这西席之位,只怕真要退位让贤?言念及此,不由黯然伤神。 他一生教人无数,此时,若要不教人,不过闲散度日,与闭目待死何异? 殷七七此时已念道:“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嗯?李挽澜停了笔,“我中华?本朝乃是大凉朝,何来中华?”说罢,自己做主将中华改作了大凉。 啊! “是我口误来着……”殷七七忙小心翼翼的解释,小心脏却扑通扑通跳的厉害,这是万恶的吃人的封建社会啊,怎么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呢?谨记,谨记,今时不同往日。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殷七七结尾是疑问句,这四条大河在不在这个世上,殷七七也不确定啊! “江河乃长江,黄河,淮济又是什么河流?莫非是另两条大河,乌河?礼河?”李挽澜又停笔皱眉。 “对,对,对,是这两条河流来着。”殷七七红了脸解释。 “殷道长对山川地理尚不熟悉,如何教导小公子?”李挽澜毫不客气的鄙视了她一番。 果然不是好人,时刻不忘打击我。待本仙子《三字经》横空出世,拿它卖大钱,砸死你这混球。 不过,话说,她似乎被李挽澜鄙视惯了,为什么觉得越来越能应对这种鄙视了呢?难道这种事情也是,唯熟练尔?
第一百一十一章 配合默契(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