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见刘意与殷七七如此熟稔,心中暗暗纳罕,见二人神色坦然,并无不妥,反而刘意言语中对殷七七诸多器重,也不由笑道:“殷道长,请!” 三人毓秀宫中分宾主落座,宫女端来茶水,殷七七在皇后处连一杯茶水也没有喝到,倒落了一肚子的指教,忙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对贤妃的贤字有了充分的认识。 喝茶稳定了下心神,才略扫了一眼贤妃的宫殿,布置的很是清雅舒适,如果说皇后的居住风格是浓浓的皇家贵族风范,贤妃娘娘的居室便是淡雅的日式和风,更显清幽恬静。 居处,随处可见明宗陛下墨宝,想来,明宗陛下下朝之后,更爱来和贤妃谈谈心。 “殷道长觉得这云雾茶如何?不妨多喝几杯?”贤妃娘娘语调柔和,令人很是舒适。 殷七七正觉口渴,不好意思豪饮,知道贤妃好意替她解围,忙和了几口,赞道:“贫道并不懂茶,喝来只觉得沁人心脾。” 刘意却笑道:“本王今日要多谢殷道长,前几日本王已经《笠翁对韵》呈给父皇,父皇看后大为赞赏,已命编修仔细核对,不日将要刻板印刷,殷道长又立一大功,本王以茶代酒,先敬殷道长一杯。” 殷七七忙道:“多谢三皇子殿下,贫道还要多谢殿下解围,不然贫道当日便要当众出丑了。” 两人相视而笑,心中均是欢喜。 贤妃今日才听说起此事,不由得对殷七七大为改观,本以为她不过有几分才学,万料不到,竟然有如此大才,难怪意儿对她如此敬服。 贤妃对有才之人向来敬佩,听到此处,不禁笑问刘意:“你如何替殷道长解围,说来听听?” 刘意便将如何松鹤观相识殷七七,初次替她解围,到后来兴和园中,再次替殷七七解围之事,一一说与贤妃听。 他口才极好,讲的有趣,贤妃听后失笑不已,看向殷七七的眼神也生动有趣了许多,笑道:“殷道长才华横溢,何以竟不会写字?” 殷七七红了脸,想了想,答道:“贫道居于山野,写字之事并不强求,拿起书本时候多,拿笔的次数却是少之又少,故而,写的字实在马虎至极,贻笑大方。” 贤妃点了点头,含笑道:“术业有专攻,道长山居之人,并不考功名,这写字好与不好,并无大碍。” 言谈间,已到中午时分,有宫女来报,午膳已经备好,请贤妃移驾用餐。 贤妃起身邀请殷七七共用午膳,殷七七尚来不及推辞,刘意已道:“母妃宫中的燕窝八仙汤,味道鲜美,道长一定要尝尝。” 殷七七不敢推辞,便恭敬不如从命的随了贤妃和刘意用膳,席间贤妃并不说话,反倒刘意不停的介绍各色菜品,命宫女夹菜给殷七七,他自己也不时夹菜给贤妃。 殷七七吃了不少,贤妃眼瞧着刘意心情愉快,也吃而不少。 这一番母慈子孝,宾主尽欢。 用完膳后,贤妃又留了殷七七喝茶,说话。 一个宫女神色谦恭的进来,禀道:“皇后娘娘宫中派人来传话,说清华公主要在皇后宫中小住几日,请娘娘送殷道长先行出宫。” 又递过手上的锦盒,道:“这是皇后娘娘的赏赐,来传话的姑姑说,殷道长不必去懿仁宫谢恩。” 殷七七忙伸手接过那个四四方方的锦盒,入手并不沉重,也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殷七七道了谢,虽说每次面见皇上皇后都有赏赐,却也惊吓连连,赐的东西也并不见得如何贵重,让殷七七顿时有奔赴刀山火海只捡了五毛钱的挫败感。 心中如此想,便想早早出宫,先感谢了一番贤妃的热情款待,便向贤妃告辞。 贤妃笑了笑,并不留客,点了点头,已有宫女也捧上一个锦盒,贤妃打开后,却是一柄玉色青绿的玉如意,她笑道:“过几日便是道长的登坛受戒的日子,本宫与道长虽只一面之缘,却觉得分外投缘,这柄如意送给道长,愿道长诸事顺遂,称心如意。” 论送礼,贤妃可比皇后让人舒服多了。 殷七七忙道过谢,也顺祝贤妃娘娘青春永驻,芳龄永继。 贤妃莞尔一笑,命宫女送殷七七出去,刘意却自告奋勇送殷七七,贤妃心中一惊,却还是点头允准。 刘意带了殷七七同去,贤妃目送二人离去,见殷七七身形窈窕,一身道袍也掩不住仙姿玉质,心中隐隐升起一丝忧虑。 刘意的王妃方嬛玉虽品性端方,性子柔婉,奈何相貌实在太过普通。反观殷七七却有天人之姿,与清华公主站在一起也毫不逊色,如明珠美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刘意向来与明宗陛下一般,不爱女色,只喜欢贤良淑德的女子,从未对哪个女子过分关注。 今日,贤妃娘娘隐隐约约觉出刘意对殷七七,似乎极其与众不同,不但殷勤介绍菜色,更主动送她出宫,这让贤妃很是不安。 如今,刘意不过皇子,并不会轻举妄动,一旦登基为帝,世上无人能约束,未必不会令殷七七还俗,转而纳为后妃。 史书便曾有这样的旧例,武朝哀帝强纳紫阳宫女道士朱九真为妃,朱九真入宫之后谋害皇嗣,毒杀妃嫔,令哀帝差点儿绝后,更干涉朝政,诛杀大臣,引得民怨如沸。 知子莫若母,刘意瞧来爽朗,实则从未经历过挫折,他想要的太过轻易得到,得不到的反而惦念在心,万一对殷七七起了执念,那才真是不妙。 言念及此,贤妃心中凭填了一缕忧愁,待听到宫女来报,刘意送殷七七出宫之后,又亲自送殷七七回了显灵宫,这忧虑便更深了。 她摆了摆手,挥退了宫女,一番了思索,便拿定了主意,待天一观三坛大戒之后,殷七七成了吕国师的师弟,到时名动天下,意儿便想胡来,也要谨防万民之口。待过一段时间,找个由头,将殷七七远远的发派到别的道观,领一方观主便是。 计议已定,便再无烦心事,贤妃又回复那个温婉柔顺的女子,慵懒闲适,惹人怜爱。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爱女色爱道士(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