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愿年年如今日(1 / 1)

殷七七去了一趟皇宫,万料不到,皇宫中最尊贵和最得宠的两个女人,同时对自己生了嫌隙。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清华公主再回来已是三日后,明显情绪焦躁了许多,殷七七体谅她被皇后逼婚,心中并不好过,只是多番宽慰,也不见有用。 没几日,天一观的三坛大戒之期已到,天下众道云集天一观受戒。 清华公主带着殷七七收拾妥当,早早出发到了天一观,却见人山人海,众道士见是公主法驾,纷纷避让,殷七七得以顺顺利利的进了后堂。 天一观早已一切准备妥当,吕至阳身穿法衣,命殷七七拜了祖师牌位,赐了道名道荃。 吕至阳收殷七七为师不过是公主请求,皇帝授意,非自己本意,加之,韩纯元等对殷七七心中厌憎,准备也并不悉心,故而,本该隆重,庄严的拜师仪式,草草便结束了。 清华公主心中虽不悦,但她自出家便蒙吕至阳教导,明白他心意,故而,也不愿多加责备。 三坛大戒耗时冗长,清华公主和殷七七了无兴趣,待到韩纯元考证了殷七七道家典籍,经书戒律后,便算正式认可了殷七七受了三坛大戒。至于,为何旁人需要一百天戒期,殷七七只是一个时辰,已经无人追究了。 韩纯元见了殷七七,鼻子一哼,翻着白眼,殷七七心中微怒,心道:若非看在你是我师兄份上,非教你也尝一下本神仙现在的眼丹大法。 二人大眼瞪小眼各不相让,最终还是清华公主拉了殷七七走开。 清华公主奇道:“韩师兄性子向来耿直,你如何得罪了他?” 殷七七便将郑冠中断祝英台姻缘,反而诬赖自己身上,拉着韩纯元来报仇之事,一一说了。从中略去了与李挽澜的爱恨情仇。 清华公主这才知道原来殷七七还懂得法术,她奇道:“我只知道天一观诸位师兄懂得道家符箓方术,我限于自身,却并未学过,心中一直引以为憾,你懂什么法术,不如施展一二,让我看看?” “我的法术上不了台面,贸然施展,不过贻笑大方罢了。”殷七七大囧,她会的法术虽然不少,让人得眼丹,定身,电人等等,没有一个适合在清华公主面前施展。 更何况跟随清华公主身边日久,实在没有用到法术的地方,手生荒废了不少。 清华公主轻叹道:“道家方术令人向往,当日我也曾向师兄提过,只是父皇一直不允,便未能学。如今想来,真乃生平憾事。”言下间甚是郁郁。 殷七七心中很是怜惜清华公主,抬头见清华公主站在一株梅花树下,心中一动,道:“花开花谢总有时尽,七七但愿公主年年花开,永如今日。” 说罢,触手摸到了梅花树枝,暗运自身天道之力,注入梅花枝中。 清华公主听罢,淡然一笑,心中非无遗憾,如今初冬才过,百花凋零,就算梅花也在二月才能开花,如何年年花开,永如今日,不过说说罢了。 她低头想着心事,一时间有些出神,父皇母后,再次相逼,上次能请动吕至阳师兄出马说祈福之期未到,暂缓一二。 这次又能找什么借口呢?若再劳烦吕师兄,万一惹得父皇震怒,只怕,连累了天一观。 心中如此想,更觉事事渺茫,可怜生在帝王家。 忽听得有人惊叫,“梅树开花了!” “梅树开花了!” 清华公主一抬头,却见满树雪白花朵,有幽幽清香,在鼻尖环绕。 一时间竟然愣住。 殷七七笑吟吟在树下,对清华公主道:“七七人小力微,并不能帮公主分担忧愁,只愿公主能逢凶化吉,称心如意。” 清华公主被这满树雪白震撼,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只见人群纷纷涌来,对着满树盛开的梅花目瞪口呆。 方才这树还一朵花苞也无,如今怎么就花香扑鼻,芳香四溢,美不胜收呢? 有心人一联想清华公主是为国祈福的鸿运之人,忙叫到:“是公主。”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领悟,纷纷对清华公主跪拜道:“公主洪福齐天。” “公主昌我道法!” 待吕至阳,韩纯元赶来时,便见无数道士黑压压对清华公主跪拜,而一树梅花开的正香。 清华公主心中安定,此事一出,暂时不用再找借口回禀父皇母后,天下众道之心便是最好的借口。 吕至阳,韩纯元从众人只言片语中已推断出何事,心中暗暗纳闷:清华公主何时学的道法?何等道法能令梅树开花? 心中虽疑惑,但此事,对天一观来说,是极好的事,此时,天下一半的道士在此,天一观有公主坐镇,法力无边引得梅树开花的事情一经传出,天下万道归心,昌大道法指日可待。 清华公主神色喜悦,拉了殷七七的走了出去,众人自动避让,出了天一观,二人同乘一车,清华公主这才诚心诚意道的对殷七七道:“七七对清华的大恩,清华永记在心。” 殷七七并不明白此事对清华公主的重大意义,只是笑道:“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话,上次公主教训顾雁城,七七便已视公主为知己,公主如何待我,我便如何待公主罢了。” 二人回到显灵宫不久,梅树开花之事已传到宫中,明宗陛下放下手中的卷宗,拿着老树上折下的满是梅花的树枝,黯然长叹:“难道清华真是鸿运之人,为国祈福少不了她?” 心中一时间国家大计,一时间女儿青春,几番思索不下,心中连连哀叹。 皇后却摔了手中茶碗,她好不容易压制住清华公主,命她年后便自请还俗,如今却又当着天下群道面前来了一出神仙手笔,短期内,别想再令清华公主还俗了。 她虽不知清华公主如何令梅树开花,料来福气太旺,撼动天地,改变四序。她心中隐隐为清华公主骄傲,却又有被违逆的薄怒,左思右想,迁怒到殷七七头上,都怪那殷七七,去受什么三坛大戒,当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