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风雨飘摇:奉旨抄了侯昌家(1 / 1)

“春桃!” “我的心肝小宝贝。” “老爷我现在去看看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等我哟。” “老爷我去去就来。” “很快的。” 侯昌极尽谄媚的叮嘱了“春桃”几句话,之后,又对着外面闹事的“不速之客”们咒骂起来。 “尼玛!” “也不晓得是那个不开眼的东西,大半夜来扰本老爷的清梦,活腻歪了。” “一会儿,本老爷铁定饶不了他们。” 一脸的阴狠。 毒辣。 大大咧咧的咒骂了几句,侯昌刚准备去拿衣服,更衣。 轰! 一声巨响,房门被人从外面粗暴的撞开。 哒! 哒! 哒! 一批锦衣卫和羽林卫的甲士冲了进来,将其团团的围了起来。 “咦!” “这是锦衣卫,不,还有羽林卫......” “这个?” “你们谁是领头的?” “这是在做什么?” “本官乃是四品的兵部郎中。” “你们好大的胆子,在本官的府邸杀人,不想活了。” 一边的侯昌故作镇定的眯着眼睛,有些色厉内荏大声喝问起来。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来人,赫然会是羽林卫,锦衣卫。 这些都是天子亲军。 尼玛! 一般来说,能够调动天子亲军的,也只有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如今,他亦在心里不断的犯着嘀咕,这些人,所为何来? 莫不是自己的勾结建奴,克扣军饷的事情东窗事发了? 一想到这些,他亦是越发的心虚。 后怕。 “侯郎中!” “你也不用在这里狡辩,实话告诉你,张顺德已经全都如实招供了。” “好大的胆子。” “作为大明兵部的官员,不思报国,一直为建奴人,提供我大明的军事情报,叛国投敌,其罪可诛。” “今奉皇上的旨意,夷灭汝之三族,一个活口也能留。” “本官劝你还是好生的伏法。” “对了。” “记着,下辈子当一个好人。” “别当卖国賊。” 雨化田厌恶的警告了一句。 说着扬剑,将正欲诡辩的侯昌一举斩杀。 一了百了。 “聒噪。” 一剑斩杀了侯昌,雨化田看向床上的春桃,对方瑟瑟发抖的看着他们。 一脸的惊恐。 虽然说这春桃颇有些姿色,否则,也不会成为侯昌的小妾,但在雨化田这位公公的眼里,一切都是红粉骷髅。 一具臭皮囊罢了。 扬手。 一剑将春桃击杀之。 一颗血淋淋的脑袋,径直掉在地上,触目惊心。 “收队。” “其余的事情,交给五城兵马司的人处理。” “去下一家。” 雨化田没有任何的异样,他很淡定,从容。 “诺!” 一边的众士兵轰然回应起来。 在说完这些话之后,他们火速的退出了【侯昌】的家。 ...... 大明皇宫。 四更时分。 苏成睿来到了陈圆圆的闺房,后者已经入睡。他没有惊动对方,换下衣物,静静的走过来。 上床。 躺下。 渐渐的阖上眼睛。 入梦。 至于当前的局势,他浑然没有太过在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大明朝的天,断然是塌不下来的。 坐在那一张至高无上的龙椅宝座上面,注定他这一生一世的皇图霸业,不会平静,安逸,时刻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挑战。 他必须要适应这样的生活。 这是常态。 ........ 次日。 大内皇宫。 太和殿。 今天是苏成睿成为皇帝的第一次正式的上朝。 (昨天的不算) 一上朝,他发现今天的早朝气氛有一些微妙,在殿前的诸位文武大臣们都有些拘束,紧张,甚至可以说是胆颤心惊。 他们这些人,全都拥有各自的生存的门路,关于皇太极率军出征大明和联络山海关吴三桂的事情,不胫而走。 这些官员里面不少人发现今天朝堂上面,不少熟悉的面孔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他们没有来早朝。 这个? 一定有问题。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苏成睿,如今在【京城】能让这么多官员无缘无故消失的,也只有这样“手眼通天”的大明皇帝。 只是不晓得,如今的大明王朝还能存在多久? 一旦建奴皇太极和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两人成功联手结盟的话,数十万的盛州大军兵临城下,亦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明亦亡矣。 慵懒的躺在那蟠龙宝椅上面,苏成睿没有任何的动作,只是在静静的看着面前的这些小丑们在那里尽情的表演。 一旦皇太极和吴三桂当真来犯,他已然拿定了主意。 御驾亲征。 至于出征的军马。 他亦另有谋划。 一切都已经胸有成竹,对于眼前的这些勋贵、官员,他是真的看透了他们的“狼子野心”,一群喂不熟的狼。 一旦时机成熟,他会将这些人身上的“油水”全数的榨出来。 “皇上!” “臣张缙彦有重要的军务汇报。” 一边的兵部尚书站出来说话了。 他知晓关于皇太极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隐瞒不了的,再者说,如今的皇上,不是崇祯。 欺瞒不报的事情,他没有胆子去做。 “张爱卿!” “你有什么重要的军务,赶紧说来。” “朕自当洗耳恭听。” 苏成睿说道。 “皇上!” “兵部收到急件,建奴首领皇太极亲率十五万大军,暗中联络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妄图入侵我大明。” “臣启奏,赶紧调动兵马,火速驰援山海关,以防不测。” 张缙彦说道。 哗! 哗! 在张缙彦曝出这么劲爆的猛料后,一众满朝的文武官员中,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些完全是被吓成这样的。 这一则信息,自大明的兵部尚书嘴里面说出来,亦是越发的拥有可信力,亦证实他们所得到的情报是真实的。 建奴人来了。 一直以来,建州女真各部亦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当初明成祖迁都【顺天府】,亦是为了更好的威慑关外的女真诸部落以及北方的大元残余。 后来,历朝都进行征伐,大明的九大边关军镇,亦是因此而兴建,每年不晓得要花费多少银两。 只不过,这般威慑的效果,十分有限。 明万历年间,建州女真各部被【盛州】首领“努尔哈赤”一一征服,并且随即成立了【盛州国】,国号:大盛,公然起兵,对抗大明。 努尔哈赤在对大明的一次战争之中,不幸被红夷大炮所击中,身死前线。 四皇子皇太极力排众议,成为新的盛州王。 在他的统治之下,盛州国一步步的蚕食朝鲜李氏王朝、蒙古、大明的地盘,国力越发的强大。 他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大明文人的规定,反而,开科取士,不拘一格的重用蒙人,明人,朝鲜等各族的人才。 范文程等【大盛】名相,亦是这样而来的。 这些人才的加入,让大盛日益壮大,渐渐的拥有踏平大明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