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5章(1 / 1)

第3505章光是监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关键还是环境,有良好的风气才能影响到每一个人。在王康看来,永远都是环境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环境。为什么会存在同流合污的情况,这就是根本原因。所以王康成立了一个莲阁。莲在古代常被诗人文士浓墨重彩描绘,莲的气度,莲的风节,都被赞扬歌颂。成立的莲阁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表彰和认可,对入选官员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当然这有严格的标准,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一心为民,脚踏实地等等品质。其实就是竖立榜样的力量。王康拔高莲阁规格地位。入选官员可有专人将之事迹著书立传。这就是一种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或是求财,或是求权,或是求名。但相比而言,名这一字更重。而且入选莲阁的官员,还有很优待的福利,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衣食无忧!可谓是真正的名利双收。不过在这个前提下,是你真的能够达到条件,做出功绩,做出实业!王康提出这个想法,立即在朝堂引起轰动。莲阁,光是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寓意。谁敢说自己没有名传全国,流芳百世的想法?而这样就成了现实。更何况不止是名,还有利。那种优待,可是实实在在的。反响极好。王康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环境。设想提出,很快提上日程。开阁当日,王康召集百官朝臣,举行盛大仪式。并且还亲自提词。在众目睽睽之下,王康执笔书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随着王康的书写有人轻声念出,那目中的正色也是越来越浓。好词,好句。寓意深远。他们从来还不知道,陛下在诗词方面还有如此造诣。朝中不乏诗词文章优异者,此刻也是自愧不如......王康所选的爱莲说,可是托物言志的名篇,当然在一些字眼上,也做了修改,而适宜这个时代。又过了一会。王康收笔,一篇文章已经洋洋洒洒出现在众人眼前。谁都能看得明白,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面对一众人,王康沉声道:“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明白文章涵义,这是朕的寄语,更是朕对你们的期许!”“希望你们能明白莲所蕴含的品质,便是你们为官的道德准则!”莲阁正式设立了。而因为王康的提词,更是让它存在的意义,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