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羽皱着眉头,沉吟不语。这个问题他自己也偷偷想过,但因为不知道安敬思为什么会造反,所以也就没办法站队。现在胡老太爷问了出来,很显然,他知道不少的内情。
“老太爷,现在对于我来说还不是站队的时候。我想知道,先祖为什么要造反,地府有错,难道不是有天道来惩罚吗?”
胡老太爷伸手轻轻点了一下安天羽的脑门,说道:“你这傻小子,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先不就地府刚刚发生了叛乱,如果你没立下汗马功劳的话,仅仅借助白起那点早八辈子就用完的功绩能给你换来一个武安君?实话告诉你,武安君是地府向酆都大帝的一种妥协。按照地府的编制,武安君乃是武将之首,麾下十万阴兵听命,但是你呢,除了一块令牌好像什么都没有。”
安天羽也纳闷,起初他还以为武安君只是一种荣誉官衔,现在来看,好像地府还欠着自己阴兵鬼将呢。
“难道说,地府里面也有内乱?”安天羽低声问道,生怕被第三个人听了去。
“地府怎么就不能有内乱了,事到如今我也不怕你多想,地府平时的一切行政都是自主的。然而,作为地府的创建人和监督者,酆都大帝及麾下部将的权力越来越少。现如今是末法时代,谁都想在新世代来临的时候多积攒一些功德。”
安天羽越听越是害怕,怎么自己无缘无故的就成为了地府内部斗争的旋涡中心了呢。
“老太爷,您有什么想法吗?”安天羽不清楚地府的势力情况,所以想听听胡老太爷的意见。毕竟自己和仙家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不可能忽悠自己的。
“我们不站队,我可是地藏王菩萨的麾下,不掺和他们的事。”胡老太爷神秘一笑便不再说话,而是转过身给窗台上的花花草草浇水去了。
不站队?安天羽稍微一想就知道胡老太爷的意思了。胡老太爷虽说是地藏王菩萨的麾下,属于中立方,但先祖安敬思的事情他倒是知道不少。也就是说,胡老太爷以及众仙家跟安敬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来看的话,自己也应该站在祖宗的一方。
想到这里,安天羽便放心下来。要是真的跟祖宗对立的话,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过啊。
出了堂口大营,安天羽睁开眼睛望着窗外。地府的那些事对于他来说遥不可及,或者说是还没到时候呢,毕竟自己并不清楚地府里面的勾心斗角,而且安敬思似乎也没现在就和盘托出的准备。
干脆,与其想这些好不了解的事情,还不如着眼于现在,争取早日把黄家给送到地府。到时候自己走个后门,把黄家那些个勾当陈述一番,能多加点刑罚就加点刑罚。在阳间可能安天羽一个人不是整个黄家的对手,但在阴间,安天羽相信自己好歹是个武安君的头衔,地府总得给自己三分薄面吧。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安天羽的身后突然又开说了一句殄文,吓得安天羽一哆嗦。转身之后,赶紧开了天眼。
此时安天羽才发现,原来身后站着的是参军赵明德和其他的几位将军。
“赵参军有什么事吗?”安天羽问道。
“启禀武安君,现如今营盘算是扎下了,我等不胜感激。又劳烦武安君配发军饷香火,兄弟们已经感激涕零,所以推举我们几位有军职在身的人前来向武安君道谢。”赵明德说话有理有据,显然是一个儒将。既然能当安敬思的参军,想必其胆色和兵法都是出类拔萃的。
想当年,安敬思可是十三太保之首,干的都是以少胜多冲锋陷阵和千里奔袭的事,他身边的人肯定没有孬种。
“飞虎将军乃是我的先祖,按照辈分的话,诸位将士也是我祖宗辈的。只是我有武安君的身份在,所以不太方便跟大家太过于亲近,大家不在背后说我的闲话我就烧高香了。”在这些将士们面前,安天羽既有敬佩之情又有拘谨之心,毕竟大家刚刚见面,谁叫啥名还都不知道呢。
“武安君客气了,虽说事情隔了千年之久,但武安君的样貌和飞虎将军有七八分的相似,这在我们心里已经足够亲近了。还请武安君不必多想,该怎么治军就怎么治军,大家是不会有怨言的。对了武安君,如果方便的话,卑职想介绍一下我身后的这几位将军。”
据赵明德所言,十万冥军采用的是独有的建军制度,与唐朝时期有所不同,完全是根据自身情况所重新编制的。
在整体上,军职从小到大依次为五人一队有伍长、十人一队有什长、百人队伍有百夫长,千人队伍的统领为都尉。在都尉之上,则是十万冥军的三个副将和一个参军。除此之外,五千护军是单独建制的,由五名都尉统领,作为将军的贴身侍卫。
另外,强弩兵、长枪兵和长戟兵也是单独建制,根据战况不同而分配到各个队伍之中。这种建制很灵活,能够根据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进行调整,而非固定一支队伍有多少骑兵多少弩兵多少枪兵之类的死板布置。
从这一点上来看,安敬思能成为一代名将甚至是一代传奇,并非世人认为的有勇无谋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