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这般流逝飞速,几个月后,《新青年》杂志大热,销量扶摇直上,俨然是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中心。而入秋后,十月革命的爆发又对于出版文章的风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来临时,青羽正坐在办公室里,接过霍主编递来的茶和报纸。
那上面是罗雨非近期发表的刊文,头版头条很是显眼。
霍主编手机夹着一支快没墨的钢笔,在已经满是圈圈画画的报纸上又划了一条线。
“这里也要重点看下,刚才忘记圈出来了。”他说着,钢笔在文字下面划过一道淡淡的痕。
青羽看着这行文字,忽然抬头说:“我想试写一篇这样的文章,鼓励更多爱国青年投身到笔杆救国的阵营里。”
“好啊。”霍主编拧紧钢笔,忽然又说,“你又要上班,又要写长篇,再来短篇受得了么?”
“应该可以,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那行,不过你也别太勉强自己啊。”霍主编从桌上拿过一沓文件递了过来,“青羽你看看这个吧,这些都是我们近期的选题范围,你可以在这些给定范围里自由发挥,回头我给你联系出版。”
“谢谢。”青羽收下文件,聊完了稿子的事,她这就收拾了东西离开了报社。
外面雪还在下,秋天的最后一点枯叶也还留在树上,又随着风雪一起往人身上卷去。
青羽裹紧了衣领子,脑子里还想着报纸上的文章,那些静止的字符此刻就像是带着冰凉气息的叶子,飘落在她心里。
回到家后,青羽一头扎进书房开始奋笔疾书,纸张上的反光从朝阳到落日再到油灯的微光。
奋战了一整天后,直到手腕酸涩,青羽翻页写上新一章的标题,这才停了下来。
“今天已经更新了五章……休息一会儿再出去找找灵感回来再写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采风、感悟、到创作,过年之前,青羽终于出版了个人首篇原创长篇小说《这一代的活法》。
一经出版就畅销于各大书店书报亭。
首发第一天,青羽就拿到了霍主编赠送的实体书。
她拎着东西走在回家路上,忽然街头的王大妈热情的叫住了她。
“阿苗下班啦。”
“是啊王姨,忙着呢。”
“还行。”王大妈看到青羽手里的书,讨好的说,“这是你写的那本小说么,我儿子可喜欢看了,什么时候出第二部?我看不太懂,我儿子给我念过两段,真是厉害啊,就得是得肚子里有点墨水才能写出来的。”
这时代对文人还是尊敬的,别管是什么身份,碰见会写玩意的都要客客气气。
“您真是过奖。”青羽笑了一下,见王大妈眼睛一直盯着书问了一句,“王姨还有什么事吗?”
王大妈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也没别的,我儿媳也喜欢,可我儿子看得都不想放手,家里也就这一本,小夫妻俩总是抢来抢去……哎哟你说说这……”
青羽顺手把书递了过去:“那要不这本就送您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王大妈嘴上客套着,可这手马上就接过了书。
青羽道,“东西是我写的,反正我也知道内容。”
王大妈也不推辞第二轮了,乐呵呵的道,“那可谢谢你了,姨祝你下一本书也卖得好奥。”
青羽点点头,王大妈目的达成也不唠叨了,抱着书欢喜的小跑回家。
青羽又走了几步,进了一个二居室的小厢房里。
自从写稿以后,她的日子也不那么拮据了,便换了个通水通电的、更宽敞的大房。报社还特别安排人给家里装了电话,说是方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