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我们还走不了。
那红盖头的主人还在盯着我们。
送走徐瞬,我整理了目前所知道的信息,老妪、棺戏镇、《牡丹亭》田广洞村、红盖头,没想到,竟然还真的让我在手机上查到了一些东西
一则老新闻。
标题是"百年戏园,一场意外大火将其毁于一旦!
二十一年前,棺戏镇曾经有一个小戏园子,地儿不大,名声却大的很
据说,棺戏镇中的戏字,就源于这个戏园子。
这戏园子一度热闹的很,哪怕镇子改建多次,也要绕开戏园,不扩大也不缩地,完完整整将其保留下来。
往来游客皆为来此园听上一首曲子,俨然已经成了镇子的标志物。
可谁知,二十一年前突如其来一场大火,将这百年戏园给毁了。更可惜的是,当时戏园第二天有表演,园中的戏子正在台上连夜排练,这火烧的太快,整个戏社,一连十七人,烧死了十六个人。
唯一活下来的,全身大面积烧伤,精神崩溃,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我忽然想到了什么,随即搜了搜棺戏镇”女儿镇”之名传出来的时间,y打电话和徐瞬对接了一下,这才确定下来。
二十一年前,戏园被烧,也是那个时候,镇子没落,棺戏镇男人不可进的传言也宣扬了开来。
不出意料,这些事情都串联到了一起。
我同老爷子讲了一遍,分析其中利害,最终把目标放在了戏园子上。因为我们当时听到的《牡丹亭》正是一首戏曲,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四大古典戏剧。
红盖头的主人或许就是戏社的角儿之一。
人死为魂,冤死生怨。
如果这女鬼真的是戏社被烧死的角儿,那当年的那场火一定另有隐情,绝不是什么意外。
"知己知彼,若真对上那女鬼,了解其来历对我们有好处。
老爷子若有所思看了眼配在报纸上的那张图,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智能手机,这报纸的图片还是后来人重新拍下来的,报纸黑白,画面模糊只能看到一团漆黑的烟雾,充斥着大半的画面。
“还能找到其他的东西么?”
我摇摇头:“没了,毕竟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那时候还没有手机,这事儿除了当地人,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说到这,我怔了下。
当地人。……徐瞬不就是土生土长的鄂州人么,况且,他这个年龄,当年的事情他肯定是听说过的。
想到这,我掏出手机打通了他的电话。
待机声刚响,电话就被接通了。
“徐叔,我有事儿找你。”
“我也有事找你。”
我心想也是巧了,寻事儿也能碰到一起。却听电话那边十分嘈杂,急促的脚步声和催赶声不断,徐瞬沉声道:
“麻烦你和你父亲再来一次看守所。就刚刚,又有一个村民突然死了。
……
赶到看守所的时候,徐瞬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这才半天没见,后者的脸色就已经憔悴的泛白。
“你父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