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双定定神,抬起手用蜡烛仔细照了一下。
光线明亮起来后,才发现那并不是什么人的眼睛,而是镶刻在天花板上的一副画。
黄小丫把手机收起来,惊讶道:“我的天!这头顶上还有一幅画?我居然一直没发现!”
自己进来后只是低头做饭,还真没想到上面有一幅画。
但她也很疑惑:自己的视力至于那么差吗?如此明显的画自己居然没有看到?
这幅画三个人都认识:达芬奇的名作之一——《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也就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信徒之间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这一餐后耶稣就被人抓走了。
丁双摇了摇头,一脸的无法理解:“在厨房里搞一幅《最后的晚餐》,还真是吉利啊……也不知道是那个鬼才设计师想的装修风格。”
厨房……最后的晚餐。
正常人都不会这么搞的吧?
林昕仰头盯着这幅画,那双宝石一样的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
丁双问道:“林小姐,你看什么呢?”
林昕突然问道:“一样的。”
一样的?
丁双疑惑道:“什么一样的?”
林昕又重复了一遍她在占卜室里说的话:“自己想,不要总是等着我给你答案。”
丁双无语了。只能学着她的样子也仰着头观察起来。
《最后的晚餐》是幅名画,即便不信宗教,也都听说过它的大名。
在教科书上、艺术类的文章里,丁双都看到过。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丁双在大学里学到裴波那契数列时,老师给他举的一个例子。
当时老师是这么说的:“裴波那切数列和黄金分割的关系非常紧密,黄金分割的比例是0.618:1。”
“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契数列1,1,2,3,5,8,13,21,将其中二数之比2/3,3/5,5/8,8/13,13/21,你会发现越往后,就越能得到近似值的0.618。”
“很多艺术家都会使用黄金分割和斐波契数列,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其中的画面布局,就是采用了黄金分割,而里面的很多元素也体现了裴波那契数列。”“在《最后的晚餐》里,有一张桌子,一个中央人物,两个侧壁,三个窗户和三人一组的人物,五组人物,墙上的八个面板和八个桌腿,以及十三个人。刚好就是斐波契数列的1,1,2,3,5,8,13。”
1,1,2,3……5……13……
13……一个耶稣,还有十二个信徒……
丁双突然一阵毛骨悚然。
“1314号房间里,前面死了一共八个人……现在我们这里有三个人……还有一个入侵者,就刚好是十二个信徒的数字!”
黄小丫不解地问道:“十二个信徒?什么意思啊?”
林昕依旧是面无表情。
丁双进一步地推算起来。
“斐波那契数列是1,1,2,3,5,8,13……”
“第一个死在这里的宅男,还有多出来的给他点外卖的人,就是代表了前面的两个1!”
“然后死在这里的那对母女,加上了多出来的那个报警的人,就代表后面的2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