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他们这个助学奖金,也不是只要在基层乡村中小学呆满五年的老师就能得的,您看看《圆梦教育助学基金会》考评章程里的规定,就是这一条:在乡村基层中小学连续执教五年以上,并且上一年度教学成绩达到当地教育系统考评优良以上的教师,不论公职、民办、代课都可获得每人每年5000元现金奖励性补助。而且,还有条特别规定,对于那些在城里工作的退休优秀老教师回乡村当代理老师的,对这些人,每圆满完成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达到优等的,都可以申请每人每年五万元的助学奖励。”
“也就是说,在学校做校工的和县教委年考评达不到优、良等级的,不可能获得补助了?我们学校的陈老师最近三年考评都只是合格,他就没资格获得这份补助?”
“应该是这个意思,人家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小白纸,不是因为可怜在基层工作的乡村教师给我们来发救济金,而是在奖励安心乡村教育事业,教学成绩优良的中小学老师。您看他们的考评标准总纲里,对为师者的要求,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师说》里的开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这份考评标准拟定好草案后,现在正在网络征求意见呢,计划三月底正式定稿试行,今年教师节就准备下发第一批合格教师的助学奖金呢。”
“这样说来,应该是真的了,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咱乡村教师有人重视了。”
“爸,他们也真是怪,非得要区分‘教师’和‘良师’,还专门针对老师设奖,而不去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中小学生。”
“娃儿,他们这是在将‘将’啊,要得,要得,没有好的老师,那里会出好的学生。你看看陈老师这几年教的娃,都成啥样了,要不然也不会只让他教最小的班级。”
“爸,听说,陈老师的爱人和他闹矛盾了,心思没放在教学上,前些年不是教的好好的?”
“陈老师的爱人也是老师,前两年刚从张家坪上调乡上的中心小学了。他爱人一个人又要教书,又要带孩子也不容易。”
“可他也不能一放学就往自己家里跑,第二天才赶来上课呀,每天都是来去匆匆的,自己的学生也不好好管了!”
“他们俩个都是农村学生出身,家里父母生活也困难,都要忙家里的事,帮不上他们的忙。前几年不是连孩子都没敢要,结婚六年才要的孩子吗?等过两年他们的孩子上小学后就会好点了,他不会一直这样的。别说这些了,还是说说这个‘圆梦教育助学基金’。”
“爸,你看他们是不是有些胡闹,这个考评标准里面,居然要求所有受奖励的老师,今年不算,从明年起,要求能讲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还要求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学习这个‘三百千规’。”
“娃儿,《三字经》、《弟子规》以前我也教过你的,现在学前班没能力买那些教材和画册,你不也是拿我那本《三字经》在教那些娃娃,给他们讲故事,一本书够你讲一年了。”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很多,也很有趣,更有教育意义。比那些专门编来给娃娃讲,骗人玩的童话故事什么的有意思多了。”
“娃儿,《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
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你现在来读应该没问题,给学生讲还要多花点脑筋。
“爸,这也是您在我小时候只是让背诵《千字文》,不给我解释讲解其意,直到我上初中后才给我讲解的原因。”
“是这个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
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小小的《三字经》既然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