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她今天赌过十多块半毛料了吧,有好几块就是从这家的半毛料中分捡出来的。”
“这批毛料多半有戏,都已经出了好几块好料了。”
“这块大料说不定里面藏有大家伙,你看这面绿这么大、色泽这么均匀,价值绝对超过一千万了!”
“小姑娘,卖了吧,我出一千三百万!”
“我出一千三百五十万!”
“一千四百零八万!”
议论纷纷中,早就有人又忍不住叫起价来,价格直线飘升,很快就被炒高到了一千八百万,这个价格已经是今天全场出现的第一价位了。
火眼金晴刘鑫都已经忍不住了,走到解石机旁边,一边与梁怡打着招呼一边和李师傅蹲在毛料边上,象抚摸着美女的肌肤一样,在那片诱人的绿色上抚摸了几下,抬头看着梁怡笑笑:“大侄女,是不是钱没带够想要出手,让给老叔好不好,老叔出二千万!”
“刘叔,不怕您老见笑,我今天确实是手头有点手紧了。这次家父让我来腾冲参加这界赌石大会,本想多进点普通货色回去做加工备货的。都怪我见猎心喜,实在忍不住赌了几把,可没想到才卖了两块半毛料翡翠原石就将带来的资金耗空了,怕不好向我爸交待,看见这块全赌大料就想试试运气。”梁怡一副乘乘女、邻家小女生的样子,规规矩矩地回答着火眼金睛刘鑫的话,可她偏偏不提愿不愿出手转让的事。
围观的那些投机炒家一听自然是高兴万分,业界内号称从不失手的火眼金晴刘鑫都能看得并且打算花大价钱吃进的东西,证明这大料里确实要出好货了,而这位大美女真得是进货将资金弄紧张了。
她们这种以翡翠玉石加工雕刻为主的翡翠玉石商往往需要定期批量进货、补货以维持日常店铺的生意,不可能仅仅依靠几块高品质翡翠捞一手就成的生存,遇到好货,只要价格合适变现的可能性更高,这才是一家正常商家的商业行为,有戏了。
“小姑娘,我出二千一百万,卖给我。”
“二千二百万!”
“二千三百万!”
“二千五百万!”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一下子把价位提交升到二千五百万。其他人暂时停止了喊价,都在等着梁怡的回应。尹长风看了一眼,正是刚才几次劫胡梁怡的那位四处扫货的中年女人,此时,她身边还站了好几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女人。
“温州太太团也有人来了?”
“这些温州人怎么什么都要来炒?”
“炒房、炒煤、炒棉、炒黄金、炒商铺、炒油田,炒虫草,炒茶叶……,她们还有什么不能炒的。”
尹长风看似不经意地陪在梁怡身边,可他一直用神识探听着周围众多买家的对话内容。听到温州太太团这个名词不由得冷冷一笑。
温州人,这个中国最具商业智慧的群体,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总能找到埋着黄金的宝地。他们的出手阔绰和抱团效应,使得他们每涉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所动用的能量总能搅得人心惶惶——这些可怕的温州人!
他们是最懂得理财和投资的一个群体。这些大大小小的温州老板们早年靠修鞋子、卖纽扣、做打火机,辛辛苦苦积累下本钱,现在则费尽心思琢磨怎样“钱生钱”。没受过多少教育,没请过投资顾问,他们以一种与生俱来的草根智慧和地域习性,敏锐地捕捉到任何一个让财富增值的机会。
现在,全国人民知道温州人善“炒”的印象,最初从扫荡全国的“温州炒房团”而来;而民间对温州游资的恐慌,也是来自“炒房团”。
“炒房”的风潮最早是从温州人自家门口开始的。从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到超过7000元/平方米。一度,温州竟几乎无房可炒。
到了1999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上海、杭州等地的房产市场,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2001年,第一支购房团前往上海,与此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以此为始,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飙升。
温州人的“炒房”有三大风格:一是首选投资的是商铺、公寓、别墅。据调查,在沪购买商铺意向的温州人群中,半数以上喜欢购买30—50万元的小商铺,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购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整层商铺、写字楼。二是财大气粗,屡屡采用一次性现金付款的“款爷”作派,让世人称奇。
跟他们做生意的风格一样,温州人购房也喜欢集团作战,只要一人看中某一房产,必会召集亲戚朋友前往抢购,往往一人几套、几十套地购买。所以,房产商、房产中介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能“搞定”一个温州人,就能在短时间里把楼盘大量地抛售出去。
身家不菲的大老板们,能量自不必说。多数普通温州人,又是如何撬动如此庞大的一笔炒房资金的呢?
在温州人的炒房资金来源中,民间借贷是主要筹资方式。房产投资者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自有闲置资金、企业资金、民间借贷和股权集资。使用最后一种筹资方式的往往是一些大动作,非一套或几套房子的“小搞搞”,很有可能是买下整整一幢楼。借贷方以月利息3分(折算年息36%)通过温州民间的地下钱庄借入,在投资机会热的时候,利息有时甚至高达七八分。而且,这些人有时候相互担保,亲戚邻里也因为借贷关系,而彻底绑在一起。
2006年,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当时温州民间流动资本约有1900亿元,其中至少有400余亿元常年跨区域流动。实际上,很早之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说,温州市拥有5000亿元的民间资金,外流到全国各地的资金则在3000亿元左右。
这些可怕可敬乃至可恨的温州资本每到一处,当地的房价就不断暴涨;每到一处,温州人都被当地人视为洪水猛兽。媒体、当地百姓对他们是口诛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