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嘿嘿,这倒是没查过具体是出自那本书,是个成语吧?”宁校长讪笑着回答道,“学经典,要学其精义,‘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庸》,是孔子说过的话,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耻是什么?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他还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行己有耻”,即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礼记中庸里,孔子还说‘知耻近乎勇’,大意是有羞耻之心就接近勇敢了。一个人懂的羞耻,才能自省自勉。有羞耻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突出表现。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也说了:‘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大意是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萌动,只有禽兽才不具备人类的这些天然的善性。人有‘羞恶之心’,才会在名利面前表现出高风亮节。
《孟子尽心上》,孟子还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大意是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呀!
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是很容易的事。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的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不晚。如果安于羞耻,或者不觉的是羞耻,反以为是荣耀,那就不可救药了。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不能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人有了羞耻心,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欲望的驱使。否则,人没有了羞耻心,就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在学习古文经典,争取评上‘良师’这件事上,你们能‘知耻而后勇’是好事,但是,你们不能‘无耻’,同事之间要公平有序地去竞争,你们才可能共同进步。
那个基金会没有设定‘良师’的人数限定吧?人家为什么不设个固定人数,为什么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你们想过吗?人家可不怕你们人人都成为‘良师’,人人都能拿到每年10万元的大奖。
小宁啊,你们的想法太功利了。”
陈老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在座的人说道。说完,也不等深思的宁校长等人下一步的反应,喝口茶滋润下嗓子,继续说道:孔子说的‘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这段文字何解?”
“老校长,我们以前都没学过,解说不好,您老就给我们讲讲好了。”宁校长不好意思说,他教个小学,当个孩子王从来用不上这些东西,只要能对付小学生作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