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母子刚走,一个病人就迫不及待地进来,坐在黄墨林对面说道:“医生,我发烧快热死,你赶紧地给我瞧瞧吧!”
黄墨林先查看了下他的喉咙部位,才给他把脉。
“这几天是不是吹风受凉了?”
“对,是受凉了。”
“汗多不多?”
……
黄墨林看病速度并不快,平均十分钟左右一个,一个上午也就看了二十多位病人。很传统的中医“望、闻、问、切”,接待病家,开方抓药,偶尔有两位进行了针灸治疗。
尹长风观摩了一上午,发现来找黄墨林治病的病家,许多都显得和黄墨林很熟悉,显然是老病家回头客,而且,这些人年龄一般都在四十岁以上,几位年青的也是在家长陪同下前来就医的。
在尹长风眼中,这些来看中医的绝大部分都是些常见病,老痼疾。也会有一些疑难杂症的病人前来寻医问药,这些人一般是外地进京寻医的,专门寻着名气大的医师来看病的,至于医师的水平到底如何?这些病家并不是真正了解。
同时,尹长风也发现,凭黄墨林现在的医学水平,通过“望、闻、问、切”,来找他看病的病家的病情他就能掌握八九不离十,看病开方使用的具本上都是些普通中药材,这些药材不值几个钱。也就是说,他黄墨林这位中医大家看一上午的病,凭他的水平这些医家都具本上能治好,可是医院其实赚不了几个钱。因为病家们根本就不需要去做什么医学检查,去磨损医院哪些花高价购进的医疗设备,病家也不需要去花那份冤枉钱。
一家医院拥有黄墨林这样的中医大家,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尹长风计算过,黄墨林的专家门诊挂号费也不过50元人民币,平均下来,一位病家挂号费加上两至三天的中药费一般不超过一百元。也是黄墨林现在功成名就了,如果黄墨林是独立自己开设一家小诊所,房租水电费什么什么费,药济师护士助手加他本人的工资,如果他照此看病,他一天的收入不知能不能养活他的诊所。
……
“胖金哥,今天还赌不赌?”聂清影爬在桌上无精打采看着《神农本草》,有气无力的问道。
“赌,‘医不扣门’。信我者得永生。”尹长风嘴上说的硬气,可心里也有些妥协了。
来上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实习医生已经20多天了。医术得到黄老全力推荐和保证,并将基地内的一些事告知王国障院长后,院长大人专门为尹长风安排了一间具备针灸功能的门诊室。当然了,绝对不可能是专家门诊。
医院门诊部不管是专职地医生还是兼职地医生。都有非常清晰地简介和照片挂在墙壁上。专家的职称、履历和专长什么的一目了然。病家来医院看病,挂号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挂不同的医生,有老熟人或有人介绍的例外。
尹长风的履历很苍白,也很有特色:上都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实习医生,专长:全科。这是尹长风特意要求这样写的。反正他在基地内也是扮演老中医,外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真面目。他想真正体验一下,一名正常的中医类大学生的名医成长之路到底如何艰难曲折,张文林、马良、李娟和凌梦他们当初遇到的情况是不是真的。
附属医院门诊部一共六层楼,有60个门诊室,其中:4个专业针灸室。6个推拿、拔罐类的治疗室,另外50个门诊室。基本上是专家坐诊。上都中医大学的附属医院是国内第一流的中医医院,许多在上都中医药大学从教的著名的中医专家都会抽时间来这里坐诊,有专门的门诊室。院内集中了国内许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全国各地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也很多。
黄墨林作为上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所长,权威教授和全国中医协会副会长,在门诊大楼也有一间专门的门诊室,虽然每周只来那么几个半天,资格在哪儿摆着,不服不行。
每一层楼都设有候诊区和负责叫号、记录的助理医务人员,有医院的护士,也有学校里派过来的实习医生。
另外,还设有住院部,有五幢住院大楼,和一个中药大药房。当然了,医院内的西医门诊大楼也少不了,比中医门诊部规模宏大,气派多了。一般医院有的医疗设备也配置很齐全,实际上还是一所标标准准的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