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幸好他是正义的一方,不然,就凭他这身出神入化的玄术,三界没有几个能与之为敌。
我笑着摇摇头,看着最后一缕阴气消散才打道回府。
我现在必须回去和老孙他们弄清楚清风教主给我的讯息,尽快找到归墟的所在地。
“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大徒弟,你确定碑王大人给你的只是这句话,没有别的?”老孙在无数次的踱步,嘴里念叨着这句话时,终于再次停下来问我道。
我点点头,道:“并无”
老孙的眉头都快邹成了川字,他看了一眼也在一旁沉吟的三清,道:“师弟,我平常不爱读书,师傅教我时我也没好好听过几句,你来帮着参谋参谋?”
三清听老孙叫到他,立时就嚷起头痛来,还说这件事就交给我,我毕竟从小熟读各类史籍典故,这应该难不倒我。
我瞅了这师兄弟二人一眼,不紧不慢道:“好了,师傅,师叔,你们也不用着急上火,更不用给我带高帽。碑王给我的线索的确太少,但也不是就不能解开。只是现在我有些地方还想不明白,等我想明白了,谜语自然迎刃而解。”
其实这也算是参悟天机了,他们不懂也很正常。要是个风水师都能参透碑王的话,那他岂不是白搭了教主这个名号。
老孙对此深信不疑,并且要我这两天不要出去,就待在家破解谜语。
我自然是不肯的。
就这样,我在一边参悟碑王留给我有关归墟线索的这句话事,一边出去替人看阴阳,看风水。除了不能卜卦外,我什么活都接,完全没觉得自己大材小用。
其实我并不只是单纯的替人看阴阳风水,而是在深入每件事里的时候都会留意与归墟有关的传说和线索。毕竟泱泱大国,风水玄门造诣都是世人仰拜的存在,那么民间肯定有关于海下归墟的纪文。
还别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参悟和走访,还终于让我摸出点道道来。至于方向对不对,那得亲自去试过才知道。
当然,这也得亏了在一个老教授那看到的一本不入流的山海经。
说是不入流并不是它的内容粗俗,不能一观,而是里面记载的东西在现在的世界不流行。也就是孤僻。
里面曾说过有关‘归墟’一词的来源。说是在三皇五帝还要久远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比如说降雨啊,大雷等这些十分害怕。
在他们认为,降雨是天神在掌管,而大海是由龙王控制的,至于这大海里的水为什么会不增不减,他们却有着两种解释。
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地上的会蒸发到空中,然后又化成雨落下,所以水自然能保持平衡,不增不减。
可在他们的其中一种解释里,我看到了归墟最初的含义。
说的是,大海是一个承载百川之水地的容器,可若是百川之水全都汇集于大海,那么大海肯定会被装满。
这可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