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皇陵封棺这天,丁琬特意给谭迁放了个假。
还提前跟萧逸帆打过招呼,让他下朝以后,陪他转转,喝点酒。
肯定是不可能去皇陵了,但他状态不好,留在这边勉强上工,也是浪费时间。
忘忧,已经正式开始第二阶段。
寻常的酒,封坛不能动。但是忘忧不同,封坛发酵后,要往里面加新粮,而且还不能晒太阳,要放在通风阴凉处。
原本做的那些试探,除了晚上的酒坛,其余全都废了。
虽说浪费了不少,但武学堂的猪,可是有粮吃了。
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二次加粮全部结束,这一次的闷制需要多久不得而知。
但只要时刻关注发酵的酒香,就能猜测时间。
冬去春来,在整个朝堂都已经忘记酒承司的“忘忧”时,谭迁这日亲自上朝,告知第二阶段全部成功,正在加入第三次焖粮。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次上朝,言谈、举止,坦荡正气。
没过多久,正式任命的圣旨就下来了。
丁琬钦封大周“第一酿酒师”,酒承司院士,由谭迁接掌。
副院士由朗名炀、褚梦年二人担任,叶景澜负责各朝接洽事宜。
圣旨颁布的当天,谭迁安排大家去思韵私房菜吃饭。
席间,自然是感谢大家伙儿的支持,还有就是感激丁琬的付出。
可以说如果不是丁琬极力要求,他也坐不上这酒承司院士一职。
虽然没有任何实权,但官居从二品,在京城也是个不小的官。
丁琬笑吟吟的端起茶杯,跟他碰过之后,说:
“既然做了这院士,就要好好打理酒承司。明日起,我可就不管所有琐事,一门心思去酿酒了。”
“那是自然。”谭迁重重点头。
二人说完,一饮而尽。
等这顿饭散席,除了没喝酒的丁琬,其余全都醉的五迷三道,走路踉跄。
好在他们在思韵这边也算熟客,伙计们也都见怪不怪。
喊来他们的随从,帮忙一起把人送上马车。
丁琬走在最后,本来要去结账,但却被告知已经结算过了。
“……谭院士老早就压了银子,徐夫人回去就好。”
“嗯,有劳。”丁琬点头,出了私房菜馆。
上到马车以后,迅速回家。
刚进主屋,就看到徐永涵在打包东西。
“你这是……去哪儿?”
“出门一趟。”徐永涵回答,“小姑父那边还没回来,皇上让我去瞅一眼。”
“那兵部这边呢?”
“有人,别担心。”
“多久回来?”丁琬继续追问。
紧抿嘴角,走到他身边,道:
“眼瞅着再有个把月就过年了。”
徐永涵闻言笑了,摸了摸她的脸颊,说:
“放心,用不上年前就回来了。”
丁琬一听这话,点点头,帮他收拾。
因为去北面,带了很多御寒的东西。再加上他身上的银钱不多,丁琬又给准备了不少银票跟散碎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