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闻言不禁眼前一亮,所谓三人成虎,说给一个人听肯定没人信,可如果说给一万个人听,甚至十万个人听,那自会有人信,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当大家都接收到同一个相同的消息时,大家就会把这当成事情的真相。
不管是这个时代的复社还是后世的公知,他们能控制舆论的原因无非是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向普通百姓输送自己观点的途径。
对于普通人而言,从众心理往往大过对事情真相探寻的决心,所谓人云亦云,特别是这些所谓道德君子,所谓的人间楷模都这么说了,那百姓们认为这事肯定没错。
而如果阮大铖能把这报纸办起来,那就相当于打破了复社对舆论的垄断,百姓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说听到的这些声音更加直接,毕竟在老百姓看来,自己都“眼见为实”了,那还能有错嘛?
“甚至说你也可以揭一揭复社那批人的老底嘛,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李焕颇有一股老阴逼的感觉。
“对头,这些复社的人对外都说自己是道德君子,可暗地里男盗女娼的事情没少干,刚好可以给他们曝曝光。”阮大铖脑子快得很,李焕这么一提醒,他立即反应过来。
“我想以阮兄的生花妙笔,必然是传世名篇。”李焕立即附和道。
要知道,在没有报纸的时候,阮大铖就在自己屋里编了不少戏曲,暗戳戳的内涵东林党人,如果这放开了抡,那以阮大铖的才华,恐怕整个复社都得被他骂个遍。
“不过这报纸我建议前期以娱乐为主,多登一些人文趣事,戏剧小说,甚至笑话都可以,把老百姓吸引过来,然后等推广之后再拿出一个版面专门记录时政要闻。”李焕想了想后对阮大铖提醒道。
其实李焕这建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免这事被扼杀在摇篮中,如果阮大铖一上来就亮明态度,想直接怼复社的人开战,那复社的人必然想尽办法把这报纸给毁了。
可如果阮大铖一上来就表现得怂一点,就把这报纸当成是个消遣的玩意,那复社的人也会放松警惕,等到这报纸已经成了气候,那复社的人想动手也得考虑考虑舆论了。
“好好好,回去我好好琢磨,如果没问题的话过一两个月以后就能弄出来。”阮大铖说完对李焕深鞠一躬:“今日多谢贤弟,此恩我铭记在心,日后但有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哎,如此说来就见外了,你我一见如故那就是缘分,这东西你就收回去吧。”李焕把桌上的那一万两会票送还给阮大铖。
“如果贤弟不收下这点银子,那就是看不起我,以后我断不敢再登贤弟的门了。”阮大铖当即一脸严肃道。
“嗨,这样吧,银子我先替你收着,等来日你有需要,可来颍州找我。”李焕想了想后交代道。
阮大铖一听李焕愿意收下这笔银子,还管什么以后,更何况在他看来,只要这报纸办成功了,那复社的刁难还算是个事嘛,没了复社的刁难,那他阮大铖怎么可能会需要这送出去的一万两银子。
可殊不知,李焕如此说还真大有深意,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报纸办得越成功,那阮大铖就越危险,如果如今复社的人对阮大铖还只是人身侮辱的话,到时候可就是人身攻击了。
因为如果没有强权的保证,操控舆论就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