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朝廷内的一干东林党人大力批评,脸皮有点薄的崇祯皇帝又把这个念头给打消了。
不过天底下的麻烦还得解决,崇祯皇帝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提拔一个不是东林党人的温体仁来担任内阁首辅,不过带把的臣子很明显没有不带把的太监那般无所顾忌,就好比此次的汤开远和郑鄤一事,这要搁到魏忠贤手里,哪里还需要什么上书弹劾,直接派东厂拿人就是。
因为行事不够果断,崇祯朝的朝局这么多年来就是个大泥潭,崇祯皇帝想培养几条走狗,可又拉不下明君的脸,所以想来想去最后挑了一个温体仁出来。
可温体仁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和东林党这些人多少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况且臣子毕竟不同于完全依附于皇帝的太监,温体仁这个首辅有他自己的利益考量,并不会把东林党彻底得罪死,如此一来,反而加剧了朝局的动乱。
朝局的动乱已经让崇祯皇帝很头痛了,多次在朝会上向一干大臣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帮东林党闻言立即就上书了,就比如远在河南的汤开远。
按道理来说,天下乱成这个样子,大明朝的百官甚至皇帝都有责任,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东林党人。
可东林党却不这么想,他们是圣人学徒,道德楷模,他们做事怎么可能会有问题,天下如此动乱,问题的关键肯定是在崇祯皇帝你这个当家人身上。
按东林党这帮人的说法,就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德行不够,对东林党这帮贤臣还不够信任,还没有真正的亲贤臣远小人。
虽然崇祯皇帝的业务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可他还是能听得懂好歹的,在他看来,他对东林党这帮读书人已经够好的了,可这帮人压根就是不领情,如今反倒把这问题全部推到他这个当皇帝的身上,崇祯皇帝不发飙才怪。
可以说汤开远的上书不过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其实崇祯皇帝对东林党人的怒火早就到了非发泄不可的地步了。
“可为师已经答应上书了,如果此时反悔岂不失信于人?”吴世济带着顾虑对李焕问道。
李焕听完这话算是明白了,吴世济是不想上书,可又怕在同僚面前丢脸,毕竟花酒喝了,牛逼都吹了,如果这时候反悔,那岂不太丢人了。
“恩师觉得是丢脸好还是丢命好?”李焕见吴世济还心存犹豫,当即直接问道。
“当然两样都不丢最好。”吴世济思虑半天后回答道。
李焕闻言也是无语,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不过吴世济毕竟带他不薄,李焕思虑半天后对吴世济说道:“我倒是有个法子。”
“有何妙计?”吴世济听闻李焕有好办法,当即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