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凤阳的杨一鹏留足收复凤阳的时间,温体仁只能尽可能地往后拖,可这一拖不要紧,温体仁关于这份折子的回复,也就是要求杨一鹏核查凤阳失守的回文也要往后拖。
时至今日,凤阳已经重回官兵手中,杨一鹏这个时候自然要急着向温体仁复命,上一到恢复凤阳的折子。
从凤阳到北京将近两千里,搁以前驿站没裁撤的时候,走八百里加急,估计也就个五天左右,可崇祯大笔一挥,大明朝的驿站被裁撤大半,就算走加急也得八九天。
如果这个时候朱大典花重金买通驿站的驿卒,让驿卒不顾一切加急往北京送信。
那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个这样的尴尬局面,温体仁关于核实凤阳损失情况的文书还未下发,而杨一鹏关于恢复凤阳的文书就已经送到了内阁。
这个时间差就是最好的证据,证明温体仁勾结地方大员欺君罔上,横行不法。
当然朱大典这个时候还不用自己出马,只要将这些内幕消息偷偷透露给科道言官。
大明朝的言官从来都是战斗力爆棚的存在,他们级别不高可自视甚高,自诩为大明朝的正义之光,一旦看见朝廷内有什么不平事,立即开启最强嘴炮形态,不管对方级别多高,都能把他给喷自闭了。
话说当年张大胡子权倾天下都被这些言官喷得不胜其烦,但纵使以张大胡子的权势都不敢将这些言官逐出朝堂,而是捏着鼻子忍受这些言官们长年累月的人身攻击,因为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就赋予了言官们风闻奏事的权力。
温体仁入阁的这些年阴人的腌臜事没少干,早就让那些言官们看不顺眼,只不过温体仁办事严谨,纵使整人也不留把柄,再加上大老板崇祯的庇护,温体仁这些年虽然被言官们喷得厉害,可这内阁首辅还是当得稳稳当当。
但这事一旦被揭露出来,那这些正义感爆棚的言官们自然会像疯狗一样咬住温体仁和杨一鹏不放,倒那是即便崇祯皇帝再宠幸温体仁,那也只能保住温体仁,至于杨一鹏,那自然是沦为安抚言官们怒火的牺牲品。
当然退一万步讲,即便没有言官们的弹劾,就崇祯皇帝那性格和节操,给他说个大话都能被千刀万剐,如今崇祯自家祖坟都被烧了,那崇祯能饶过杨一鹏就有鬼了。
整场倒杨行动之中,李焕所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加快杨一鹏的奏折送往北京的速度,之后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温体仁和杨一鹏想以一个时间差来瞒天过海,可没想到李焕也抓住了这个时间差,倒真有几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味道。
“日后有空就到我府上坐一坐,多跟我家老二亲近亲近。”临走之前,朱大典拍着李焕的肩膀交代道。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大小官员都懵逼了,刚才朱大典和李焕不过在外私聊了一会,难不成就这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李焕就征服了朱大典这个大佬,这速度有点快啊。
看着众人艳羡的眼光,李焕有些无奈,没办法,有些事真是看天赋的,在整人这一块,看来李焕的天赋果然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