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对方就要突出重围,刘文秀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拍马前去追击,可身旁的官兵越来越多,让他实在腾不出手来。
等到刘文秀将身旁的官兵清理干净之时,朱大典已经在贴身亲卫的护送下,冲出了重围。
“狗官休走。”刘文秀跃马扬鞭,带着部队立即追了上去。
由于官兵被刘文秀部所阻,耽搁了一番功夫,此时正在后面追击的李定国也已经杀到。
看到眼前情形,李定国丝毫不做耽搁,留下一部人马清理战场后,自己带着少部人马一路向东追去。
此时此刻,朱大典在前面夺命狂奔,身后则是刘文秀和李定国的追兵。
已经逃了一路的朱大典只觉得身下的马匹越跑越慢,身后的追兵也越来越近。
瞬息之间,双方的距离已经被拉近到不足两三百米,刘文秀甚至用肉眼就能看到朱大典身上那一品官袍。
热血已经沸腾,身体兴奋的直抽搐,刘文秀的枪头微微上抬,随时准备收割朱大典这个一品大员的性命,阵斩大明总督,自闯军起事以来,还从未有人做到这点。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朱大典不禁心生绝望,难不成他朱大典今日就要殒命于此不成?
“大人,速速过河。”就在朱大典感到绝望的时刻,不远处的一句话让他瞬间从地狱回到天堂。
原来在不远处的淠河上,前几日渡河的浮桥犹在,浮桥前正有一队人马列阵于前,正是在此等候已久的李焕所部。
在得知官兵击溃的闯军是由李定国带队时,李焕就觉得这事有古怪,一个在历史教科书中犹如战神般的李定国会连一个小小的渡口都守不住?打死李焕都不信。
所以李焕觉得要么是历史书记错了,要么就是李定国在诈败。
开玩笑,在李焕的记忆中,能上连环画的名将可没几个,而李定国恰恰就是其中一个。
为了保险起见,李焕只能认为李定国是在诈败,特意命人守住了浮桥,并将自己带来的这支护粮军也留在这里。
朱大典一见李焕立于桥头,这眼泪都差点下来了,绝处逢生,这也太刺激了。
在李焕的引导下,朱大典这队人马立即绕过事先准备好的车阵,经浮桥后渡过淠河。
到达河对岸后,朱大典彻底瘫倒在马背上,差点就跌落马下,一旁的亲卫见状赶紧将全身乏力的朱大典扶下马来。
此时的李焕还留在河对岸,面对着气势汹汹的追军,李焕对左右高声命令道:“敢冲击本阵者杀无赦。”
此时李焕最保险的做法是斩断浮桥退回庐州,可如果这浮桥一断,那就是将数万官兵留在河对岸,任凭闯军屠戮。
如果能留住浮桥,那些溃散的逃兵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毕竟闯军的刀再快,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这数万官兵全部杀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