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鑫虽然渣可不蠢,三五万两银子根本建不起这颍州城,可如今李焕只问自己要三五万两白银,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猫腻不成?
“其实法子很简单,就地取材而已。”李焕一脸自信地回答道。
李焕的法子说来的确很简单,如今颍州衙门有吕鑫提供的粮食二十万石,虽然这批粮食本就是为这些灾民准备的,可李焕不打算这批粮食就这样免费提供给那些灾民。
虽然这些灾民已经一无所有,可这些灾民还有他们自己,想要吃饭?没问题,用力气来换就行了。
人都有惰性,如果能轻易得到,谁还会珍惜?谁还会感恩?李焕想要的不是几十万光吃不干的懒汉,而是几十万可以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力。
“每人每日不过两斤大米,这二十万石粮食可足够支撑颍州衙门重修整个颍州城了,至于问吕公子要的那三五万两银子,不过是用来购买建材的资金罢了。”李焕向一旁的吕鑫介绍道。
“可三五万两白银购买建材是足够了,但想运进颍州恐怕有些紧张。”吕鑫仔细盘算后不无担心地向李焕说道。
“我算了,走水路完全够了。”李焕顿了顿后继续说道:“吕公子可知道当日丁谓挖沟故事否?”
原来宋真宗时期,皇城大火,宋真宗派丁谓主持皇城的修复,丁谓一看现场发现重修皇城的任务相当繁重,既要清理废墟,又要挖土烧砖,还要将建材运送至工地。
丁谓为了节约开支缩短工期,最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法子,先把皇城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利用挖出的土开始烧砖,然后将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渠,利用沟渠运送建材,最后将皇城清理出的废墟填入沟渠,修复原本的大街。
李焕如今提出这个典故,自然是想效法先贤重修颍州城。
经李焕这么一介绍,重修颍州城的劳动力有了,建材也有着落了,最后的施工方案也有了,那就只等开干了。
“好在李大人未曾经商,否则哪里还有我们这些人的活路。”经过李焕这么一解释,吕鑫总算是服了,一脸钦佩地向李焕说道。
“谬赞了,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招募灾民的事情我已经吩咐下去了,不出意外三五万青壮劳力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吕公子这边的建材就需抓紧联系了。”李焕赶忙谦虚道。
不过三五万两银子而已,吕鑫自然不会推辞,既然银子没问题,那接下来就该想着如何修城了。
二人就在这一片废墟中仔细规划着颍州城,颍州城也在这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始重生。
“对了,修完这颍州城算不算我干出了一番事业。”
“应该算吧。”
“什么叫算吧?一定算,肯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