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在拍马屁这方面,朱大典真的是万中无一的人才,这折子一上去,立即引得崇祯龙颜大悦,皇陵被烧犹如两记响亮的耳光,打的崇祯颜面全无,崇祯都为这事被逼得下罪己诏了,可想而知此事对崇祯这样自视为中兴之主的皇帝而言打击有多大。
可在朱大典的汇报中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百姓自发的捐款捐物要求重建皇陵,这是什么?这是民心啊,是脸面啊。而如今的崇祯最在乎的就是脸面,就是民心。
崇祯下诏立即同意了淮泗百姓的请求,让朱大典着手进行皇陵的重建工作。
诏书一下,朱大典就知道自己赌对了。
不过朱大典可以忽悠崇祯,但没办法忽悠老百姓,如今淮泗等地百姓饭都快吃不上了,哪里还有余财去重修皇陵?捐钱捐物?不揭竿而起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可朱大典不管,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嘉奖都得了,朱大典若修不好这个皇陵,那他这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就算是做到头了。
所以朱大典就想了一个办法,给治下的各州县发了一个清单,要求各州县组织百姓进行募捐,当然发文中明确规定,百姓捐款捐物纯属自愿,各州县衙门不得逼迫。
各州县衙门接到这通知气的想骂娘,什么叫纯属自愿,各州县衙门不得强逼,这他娘的不就是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嘛。
可骂归骂,各州县衙门还真的得赶快把这笔钱财给交上去,否则耽误了皇陵的重建工作,这大帽子一压下来,那这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为了度过眼前这难关,吴世济都打算把李焕上次搞来的三万两银子拿出来应急,所以吴世济才会说增兵没问题,可如果想要颍州衙门掏钱那就有大问题。
李焕听完吴世济的介绍后瞬间就傻了,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样的操作,不得不说朱大典果然是高端玩家。
皇陵重修本来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可经过这么一汇报,瞬间就成了为皇帝分忧为百姓请愿的好官了。
就一个字,服。
从吴世济这里榨不出油来,李焕只能从别的地方想想办法了,思来想去最后还真被李焕想到了一个法子。
李焕给江北其他各州县去文,公文中详细记录了这些州县境内有多少土匪,需要赶快清剿,当然如果你们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邀请颍州的人员过去帮帮忙,搭把手。
当然这些忙不可能白帮,这些州县只需要出点小费用,颍州守备营的将士们就把这事给办了。
这些州县也知道,让这些土匪闹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可自己又没那个实力,如今有人愿意帮忙,虽然收点钱也可以理解,毕竟长工给地主干活还收工钱呢。
如此一来,李焕解决了军费,又增加了士卒,当然最关键的是百姓们也得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