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想这是巧合,还是外公故意的?
不过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因为这个含义,李米不可能把剑送人了。
晚上林家家宴,庆祝林承教高升。
高升这种事情,自家人庆祝一下,朝堂上别人道个喜就行了,那些人可不是真的希望别人高升,尤其是林承教。
吃过饭,林承教把林子楚叫到书房了。
“你拿大理寺的令牌插手京兆尹的事情了?”林承教问到。
“是。”
林承教知道林子楚不是那么没分寸的人:“米儿要管?”
“是我……”
“行了。”林承教也不问了“你娘刚把长公主拒之门外,我又升任吏部尚书,子简和子栩都要安排,我们林家一时间风头太盛,有些事情还是低调一点。”
“是。”林子楚行礼。
“皇上问我,你是去京兆尹还是去大理寺?”
“京兆尹。”林子楚直接说。
林承教点头:“你姑父在大理寺,你去了的确不合适。”
“爹知道不知道十年前晏城知府陈谓卷官银出逃案?”林子楚突然问。
“十年前的事……”林承教想了一下“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件事。”
“今天去翻看周进南的卷宗,无意之间看到的,觉得记录太简单。”林子楚编了一个理由。
倒不是他不相信他爹。
只是这件事还没确定的时候,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林承教认真的想了想:“陈谓我倒是知道,本应该留在京城的,结果他太耿直,得罪了不少人,还自请去地方。”
“那爹可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倔头。”林承教对陈谓不是很了解。
“爹知道哪里还有他的卷宗?”
“如果有就是在大理寺了,不过回头我去文渊阁看看,陈谓在那里修过书。”林承教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
“爹,这件事不要和任何人提起。”
林承教这才意识到这件事不简单:“怎么了?”
“暂时和爹说不清楚。”
林承教也不问了,他儿子做事有分寸:“行。”
林子楚刚从他爹书房出去,青阳来禀报说陶大山来了。
他们回京城的路上,陶大山中途去峄城了,想帮闻九川看一下闻家人,今天刚回来。
“陶先生。”林子楚见陶大山拱手。
陶大山一脸紧张压低声音:“闻家人全死了。”
林子楚一愣。
“我打听了,说是走水,两个月前就死了。”陶大山知道闻九川的死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不相信闻家人的死是一个意外。
“陶先生去打听的时候,可有人注意?”林子楚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丧心病狂。
陶大山摇头:“我十分谨慎,是听峄城的人说的。”
“好,这件事的陶先生不要过问了,也不要继续找了。”
陶大山慌忙点头,此番出行,儿子差点儿丢了,让他变的谨慎起来。
送走陶大山,林子楚慢慢的回碣园。
到了碣园门口,他没有进去,在门口来回走。
如今建城的银矿已经被朝廷接管,之前的银子也追回了一部分。
但是这件事还没有彻底解决。
闻九川说的那个大人物是谁?
三七楼大火是不是真和银矿有关系?
闻家人是知道什么,还是仅仅为了不让闻家人找闻九川,引起别人的怀疑。
……
这些疑问一个一个叠加,却找不到下面的基石,悬在那里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