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向执行官大人汇报(20)(2 / 2)

城市的基因,是两套网络结构,一套是基础设施网络,一套是功能机构网络,双网叠加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螺旋。城市的这一双螺旋结构,就像是生物体的基因,记录着一个城市迄今为止的所有文明成果,也决定了一个城市未来的生长和发育。

静态看,城市有一系列特征,包括政权的节点,人口和工商业的聚集,多个市场的网络交织,功能复合体。动态看,城市是生长的生命体,基础设施网络和功能机构网络记录了城市生长演化的历程,是城市生长的基因。……

城市里的电路、公路、水管等就类似于海岸线、血管,会以一种超越直线的维度进行发展,最终形成以线代面的发展成效,即规模更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更高,即消耗的更少,并且由于基础设施完备而吸引更多的人、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使得生产更多,生产-消耗所得到的积累也会不断增加,构成正循环,最终形成超大城市。

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也是城市发展速度的体现,简单考虑一个信息交流模型,即假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次数只计算1次,即两个人的交流次数为1,那么三个人的交流次数则为3,n个人的交流次数为n*(n-1)/2~n^2,即信息的交流频率随幂律增加,更多的交流意味着更多的想法、创意被创造出来并得以实践。

城市超线性增长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经济增长的速度(几何级数)>成本增长的速度(算术级数),幂律指数近似于1.15,超出来的部分用于进行再建设来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形成马太效应,类似于j型曲线。……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城市的规模效应远远高于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公司。这也是我们不断建设大城市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