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空青主动请命, 欲要前往漠北。
若说谁对此事最是讶异,那莫过于将穆空青带到永兴帝面前的文大人了。
文大人是个纯粹的文官。
在他看来,穆空青献上至宝, 已是大功。
哪怕因着先前海贸一事,穆空青的官职暂时不宜大动, 但那也只是暂时的事。
待到两年之后吏部考评,穆空青本人也在翰林院待够了三年,以穆空青的功绩,说不准都能直接跨过四品的坎儿。
而那漠北城是什么地方?
说句朝不保夕都不为过。
再说一个翰林掺和武事, 于他日后的仕途也未必有益。
文大人下意识便想劝劝。
而永兴帝在听完穆空青的话之后, 也同样拧起了眉头。
他对穆空青这个有才能且知进退的年轻人亦是欣赏, 先前予他户部兼任, 也是看好他日后或许可以入阁。
可正如先前穆空青南下广粤之事一般, 这水泥好用, 但要解漠北之危,总不能全部仰仗京城的水泥往漠北输送吧?
无论是考虑到眼下的危机还是考虑到日后,这水泥窑最好还是建在漠北城附近,甚至直接建在漠北城内也未尝不可。
若是这样,穆空青这个主事者能跟去, 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只是朝堂上文武两派分立, 穆空青这一去,只怕日后难免遭些老家伙的闲话。
好在穆空青也不是真的一心想着为大义舍前程, 他见永兴帝犹豫, 便直言道:“不敢隐瞒陛下, 微臣此行亦有私心。”
永兴帝听了这话, 倒是有些许松了口气。
他道:“有何私心?”
穆空青直言相告:“家姐于八日前启程前往漠北, 若无意外, 此刻怕是已在漠北城内了。”
这一趟穆空青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
不管是为了穆白芷和穆白芍,还是为了水泥工坊和北蛮手中的火器。
与其在这会儿说得大义凛然,结果事后被人揭穿是他有私心,还不提前打好预防针。
而穆空青的这番话,也意外地让永兴帝对他的观感更好了几分。
京城到漠北可不算近,至少若是女儿家乘着马车出行,八天的时间未必足够。
所以在永兴帝看来,穆空青说出这番话,大概率还是借口偏多。
虽自称有私心,可终究还是为大义。
既如此,永兴帝也刚好顺着台阶就下来了。
只有文大人颇有些痛心疾首,同时心中也挺欣慰。
重情好啊。
重情的人才不会忘恩负义,不枉他提拔这小子啊。
此时事多,永兴帝也不多耽搁。
除却穆空青这个意外之喜,还有其他庞杂的事务需要处理。
例如穆空青此行前往漠北建造水泥窑,说是他自家产业,但一应人手肯定是等不及穆空青自个儿调派了,只能由朝廷出人。
再例如穆空青随援军一同北上,总得给他在军中安个名头,叫人可以在军营中行走,至少护人安全无虞。
不过这些事情便暂时与穆空青无干了。
他在出发前只有两件事。
其一是吩咐手下的玻璃窑全部停工,日夜不歇生产水泥。
其二,便是思考怎么同自己爹娘说这件事了。
那日流星马入京可是在京城大街上一路飞驰而过的,不知多少京城百姓都知晓边境有了战事。
虽说具体是哪边出了事的消息,应当还不会这么快就传入民间,但凡是家中有亲朋在边关的,此刻应当都在忐忑。
流星马自京城大街上过时,穆老二和孙氏是亲眼见
了的,也听旁人说了,有这样的人入京,那八成便是边关起了战事。
他们原还抱着一线希望,想着那漠北城也安定多年了,怎么也不至于就这么倒霉,整好摊在穆白芍头上。
可在昨夜下人来府中报信,说是穆空青散值后直接去了城外庄子上时,便叫他们俩的心高高提了起来。
穆空青这一出城,可以说是直接将两人最后的那点儿希望,也给抬手做灰给扬了。
因而今日穆空青说他兴许要随援军前往漠北时,穆老二和孙氏,也不算是全然没有个心理准备了。
孙氏已经有些六神无主了,一时担心穆空青会有危险,一时又嘱咐穆空青要将他姐姐带回来,连自个儿都说不清自个儿究竟是希望他去,还是希望他能留在京城。
穆老二更能看得开,他只道:“这事儿既然是上头叫咱空青去的,那便也由不得他不去。况且他也不是拿刀子上战场的,应当是无碍的。”
穆空青闭嘴点头。
这事儿还真不是上头叫他去的。
倒是穆空柳对此并不忧心。
穆空青虽说在会试之后便等同于从永嘉书院毕业了,可这强身健体的功夫,他却是只要一有空就会练上一练。
而穆空柳住的那阁楼,恰好是能从窗口瞧她哥练剑的地方的。
在已经学会偷摸藏话本的穆空柳眼中,她哥就同那话本中的武林高手没什么两样,此次前往边关,也是要去做那救国救民的大英雄的。
若不是孙氏看得紧,穆空柳都恨不得找个海碗给她哥敬一碗酒。
大英雄穆空青,最后是作为钱粮官随援军一起北上的。
他本就是户部五品郎中,任个钱粮官的职也合情合理。
考虑到他此行主要精力还是得放在建造水泥窑上,永兴帝还给调了另一位钱粮官主事,穆空青负责从旁辅助。
而这另一位钱粮官也不是旁人,正是穆空青的老熟人,谢青云谢大人。
援军集结完毕时已是一月底。
在这期间,有了朝廷光明正大调派来的人手物资,穆空青在津沽的水泥窑,也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建造了起来。
临行时,除却京郊庄子上产出的那几车水泥粉外,津沽水泥窑的水泥也被拉出来了一批。
津沽水泥窑建成也不过那么三两日,可拉出的水泥粉数量,甚至超过了京郊庄子近半月的产量。
在经过朝堂诸公的仔细计算之后,穆空青得到的指示是,先在漠北城内建造水泥窑,但出于原料的考量,前期填补城墙的水泥,主要还是从津沽运去。
这也就造成了直接驰援漠北城的人马进一步减少。
因为这些火急火燎地从各地抽调出的驻军,还得分出来一部分,防止自漠北城南下的路线被北蛮切断。
不过若是城墙可以得到及时修补,那么仰仗高墙固守城池的成功率,可比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填补窟窿的成功率高得多。
就在朝廷抽调粮草人马的这段日子里,永兴帝也令人在火器营里用水泥并石块建了墙,并用火/炮试验了它们的坚固程度。
不说无坚不摧吧,至少比临时冻出来的冰墙靠谱太多。
这一结果,也让钱大人和工部尚书二人,在批复建造水泥窑所需的银钱人手时,显得格外爽快。
虽然这些都是要穆空青日后用水泥窑产出的水泥来抵债的。
援军出城时正是卯月初一,这日是惊蛰,春雷乍动,天气回暖。
穆空青带着一批粮草水泥,再加上大批匠人,随第一批援军先行一步。
这一批说是援军,其实更多的,是护送物资补给。
因着携带的物资过多,所以不得不先行一步,随行
将士也多是步行,少有骑兵。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军也仅仅只用了七日,便赶到了漠北城外。
穆空青所处的位置一直都在大军中央,虽是骑在马背上,但也很难看见前方的状况。
所以在大军突然停下步伐时,穆空青的第一反应便是遇到了敌军来袭。
他心中一紧。
在援军行进的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从北方南下的行人。
其中有有意北上,却听闻北方有战事,故而临时折返的。
也有原本就是北境人士,家境也还算富余,因而为避战火举家南迁的。
可是,穆空青没有见到穆白芷和穆白芍的马车。
兴许是她们中途绕道错过了?
穆空青心里清楚,这种可能性很小。穆白芷和穆白芍二人,此刻大概率就在漠北城中。
此时大军遇袭,是否说明北蛮的军队已经绕过漠北城,进入了大炎境内?
那漠北城如今,又当是什么境况?
前头的战旗挥了起来,有两队士兵从大军两侧飞快地略了过去,朝大军前方奔去。
穆空青知道,此刻他不能乱。
穆空青一勒缰绳,调转马头,对着正护卫在粮草辎重旁的中人喝道:“列队警戒。”
当下,除却牵马驾车的兵卒外,所有人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务,手持兵刀保持警惕。
穆空青抽出绑在马背上的马刀,举起了望远镜。
他在马上看得高远,依稀可以见到前头的骚乱。
穆空青握紧了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