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爷爷的苦衷(1 / 2)

东方之子 村夫 918 字 2022-05-28

爷爷的家给魏风的少年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爷爷和父亲的家乡,也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

1948年,16岁魏青川就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1950年又作为志愿军入朝作战。他的原名叫魏青山,因为在朝鲜的清川江战役改为魏青川,只是没要清字的三滴水。

魏青山1953年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1958年,已经上尉军衔的魏青川,在三面红旗的火红年代退役回乡。没用政府安排,参加了农业生产。被他救过的朝鲜姑娘朴顺爱,后来也来到了中国,和他结了婚。

从当村长到当书记,与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农民穷还是穷。直到80年代初,魏青川带领村民开始搞经济,建酒厂,建酱菜厂,建罐头厂,搞养殖,搞栽培,搞得轰轰烈烈。

村集体有钱了,盖了办公楼,修了村里的路,翻盖了学校;村民腰包鼓了,盖了新房,娶了新人。

到了21世纪10年代,魏青川眼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扔下七十奔八十的人了,思维也跟不上形势发展,企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村里有点才气的,不是上大学不回来了,就是去“北漂,”“南漂”什么的。剩下的,他先后培养了几个年轻人,都不是那块料。

魏青川早年曾先后收养过两个志愿军战友的孩子,一个是在朝鲜战场被俘战友的儿子郑志阁,还有一个牺牲的战友女儿王金荣。

郑志阁的父亲郑焕章释放俘虏时选择去了台湾,其母亲一怒之下改了嫁,丢下小志阁无人扶养,魏青川不忍,领过来抚养。为此,文革时期还被污蔑为叛徒子女的后爹,郑志阁也为此受到过歧视。

郑志阁70年代末结了婚后,就在改革开放初期领着媳妇要离开村子,说要去外地发展,魏青川也说服不了。走了就至今未归,究竟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渺无音讯。

王金荣的父亲王世才牺牲时已经是副连长,可惜牺牲在了南韩地面上,到现在也不知道尸骨在何处。

对于王金荣母女俩,魏青川也没少照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王金荣的母亲病逝,十几岁的小金荣就被魏青川领到了家里,培养上了大学。70年代在城里结婚后就很少回来。

魏青川的儿子魏振邦18岁就参了军,后来又提了干,和妻子尚玉品结婚后,有了魏风。结果一个在部队医院忙,一个在军区里忙,把孩子送到长托没时间管,有时俩人还忘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