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俘虏,并歼妇孺,天下百姓闻之,谁不畏其凶名?
曹操道“两位兄弟稍待,候操招回三百义兵,我们另商一条出路。”
话音落下,也不等候岳超两人同不同意,曹操策马而去。
岳超皱了皱眉。
曹操为后世之魏武帝,征黄巾时已二十九岁,他在黄巾之乱中的表现,没有人会不关注。
然而。
岳超前世却仅仅只知道曹孟德挥兵阻波才一事。
也就是说。
如此偌大的一场起义,孟德兄,似乎就立了这么一点点儿功劳?
共商大计?
岳超猜想曹操只怕也没有什么好的去处,不过,曹操毕竟是二十余岁就做到东郡太守的大人物,虽然和蔡邕等人一起,遭党锢之祸而弃官,然而蔡邕这时候还在南方流浪,人曹操已经在十常侍之中寻了一条门路。
这也就是皇甫嵩、朱儁不喜欢曹操的原因。
党锢之祸后,大汉士人,无不与十常侍之流不共戴天。
你沛国曹氏,怎么这么能屈能伸,有点儿骨气行不行?
什么叫做手眼通天?
此刻的曹操或许做不到手眼通天,但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绝对是有手眼通天的能耐。
事实上,不论是皇甫嵩或者朱儁,都不可能想到,岳超打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与曹贼一模一样的道路。
他虽然积极讨伐黄巾,沙场上生死相搏,但是,从头到尾,也没有指望皇甫嵩、朱儁,或者是刘岱之流,会怎么积极的保荐自己。
事实上。
他们保荐自己,也未必有什么用处。
钱是一定要花的,宦官的门路,也是一定要走的。
这个道理,岳超心里明白的很!
不久。
曹操向朱儁辞行,号令三百士卒赶上两人脚程。
“唉!”
朱儁望着曹操与岳超离去的方向,悠悠一叹,道“罢了,人各有志,不能相强!”
心中又忖道“豫州已平,下一战往荆州,有孙文台在,南阳黄巾,亦可一战而下。”
此刻曹操方才询问道“未知二位将军欲投何方?”
岳超道“豫州已平,天下骚乱,莫过于兖州、冀州、荆州,若然可平三州,天下可定。”
“冀州以卢植为将军,与张角呈对峙之势,不过,卢植为人刚正迂腐,朝中树敌极多,大军旷日持久,寸功未见,朝中必有大变,大汉名将,能代卢植者,不过是西凉人董卓,董卓好骑射,善刀马,早年结交匈奴,战功多出于异族之助,名大于实,更不知张角三兄弟皆有异术,可知败局已定,冀州局势,将要糜烂。”
“兖州以刘岱为帅,然刘岱刻薄而寡恩,居高而自傲,麾下没有多少能人,仅有一个程昱,却不能善用,不久兖州兵败,将传于宇内。”
“豫州平定,皇甫嵩与朱儁皆通战略,必兵分二路,朱儁麾下,孙文台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