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此行皆倚仗于岳将军(1 / 2)

岳超从皇甫嵩之命,与大军皆入美阳。

董卓被皇甫嵩回绝了建议,心下也疑心自己才学不济,所出计策是否有什么疏漏。

返回军中后,董卓将前事说知,谓李儒道“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恭敬道“沙场大事,瞬息万变,儒才疏学浅,怎么敢轻易妄言?只不过,皇甫将军驻守于美阳,其战略在于以静制动,儒以为似有不妥。”

“哦?”

董卓惊讶的询问道“有什么样的不妥?”

李儒道“边章此人,儒早已经听到过他的名声,为人奸猾隐忍,做大事不敢出头,做小事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听到皇甫将军到了三辅,怎么敢和皇甫将军正面交手呢?羌人若动,将不止于美阳,三辅皆动,皇甫将军仅仅只有美阳一军,如何遏制三郡局势?”

“另外!”

李儒又道“羌人叩边,非止一日,大军徘徊于三郡,足有数月,所得财帛女子,不可计数。三辅之地,损失惨重,天下军民日夜渴盼汉军出击,皇甫嵩驻守于美阳,将失天下君民之望。”

董卓道“如此说来,皇甫嵩的办法并不可取。”

李儒坚定的道“绝不可取。”

董卓又问道“那么,文优有何妙策?”

李儒道“若然是儒来领兵,同样会挑选一处郡县作为落脚之地,不过,却不是美阳,而是榆中。”

“什么?”

董卓大惊道“榆中?”

李儒道“不错!”

董卓困惑的道“可是榆中,已经在凉州陇西境内,非在三辅!”

李儒道“正是如此,榆中对于羌人方才至关重要,此地不仅仅是羌人屯积粮草与物资之所在,更是其回归羌人领地的必经之路,若然一战可下榆中,西羌之人必皆丧胆,届时不论实力强大与否,是战是和,都可由我汉军一言而决?”

董卓并不立刻认同,反而思索良久。

半晌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不由击节而赞曰“文优,好一个李文优,真乱世之毒囊,文优之才,可比于姜尚,子房!”

李儒道“主公谬赞,在这个天下,豪杰辈出,李儒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罢了。”

“好一个无名小卒!”

董卓又赞一声,对李儒道“吾便求见皇甫将军,请大军速攻榆中。”

话音落下,董卓再不多言,脚步匆匆,就向着皇甫嵩的帅帐而去。

见到皇甫嵩便大叫道“皇甫将军,羌人之归路和物资,尽在榆中,请将军速速攻打榆中,董卓愿为先锋。”

“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