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2 / 2)

[唐]牡丹花开 爱玲粉丝 2691 字 2023-03-05

“好,就按着你的办法来。”咸宜公主一口答应下来。杨玉有些诧异的看着她,这位公主倒是和武惠妃有很大不同。“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我虽然没阿娘那么足智多谋,但是也不是个废物。我仔细想了,你方才那番话很有道理。李林甫这个人,有点太狡猾了,他就像是一只猫儿,滑溜溜的叫人抓不住。”

听了咸宜公主的话,杨玉对她忍不住另眼相看了。

张九龄的府门前,来了一个人,看样子不像是长安本地人,从他身上颜色鲜艳的袍子和脚上麻绳编成的鞋子和光着的脚丫子,被阳光晒成都古铜色的肌肤,可以推断出来这个人是从南边来。

果然那个人对着看门的仆人说了些什么,拿住一封信。门上的仆人立刻接了东西,转身进去通报了。一会里面出来人,请那个人进去了。

张九龄上下打量着来人,阳光落到他光着的脚丫子上,脸上的神色一下子缓和了:“你一路上辛苦了,长安和岭南不同,这里是不打赤脚的。我离开家乡多年,没想到还能再看见老乡。多谢你千里捎信来。”来人是岭南的一个商人,叫做莫大。他第一次来长安做生意,他路过张九龄家乡的时候,受当地张家族人托付,把一封信和一些当地特产送到京城交给张九龄。

莫大是个生意人,可是言谈举止不俗,也没什么铜臭气。张九龄为了感谢莫大,特别叫他坐下来喝茶说话。言谈之间,张九龄对这个莫大越发喜欢了,一般商人能和当朝宰相在一起,肯定会竭力的拉关系,为自己的生意铺路。要么就是谄媚奉承,希望能攀上关系,今后也好打着自己的旗号狐假虎威。

谁知这个莫大却是毫无谄媚之色,言语谈吐也透露出来读过书的样,一点也不的粗鄙叫人厌倦。张九龄问了家乡的情况,莫大说起来从粤地出来路程十分艰险,尽管果然张九龄在开元五年前后修了一条路,可是大庾岭还是沟通南北的障碍。

“大家都说要是能把这条路再修的长一些,一边连同广州一边连接到永州,这样广州那边港口的货物就能源源不断的运出来了。”莫大说起来岭南人对畅通交通的渴望。张九龄听的认真,不住地点头。其实张九龄想的更多,岭南和长安相距千里万里,偌大的版图,中央的旨意传达到边远地区是个考验,对地方政府的有效统治和控制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莫大说的那些固然是美好的畅想,可是要实行起来可就难了。第一就是没钱。再一个秦始皇和隋炀帝例子在前头摆着,谁敢冒冒失失的说要修路,还是大手笔的大工程呢。张九龄都能想象出那些御史和古板的臣子们七嘴八舌的反对了。什国家没钱,国库空虚,什么好大喜功,耗费民力。那些地方官员自然心里不平衡,为什么给他修不给我们修?

“你的想法虽然好,但是这不是村子里面修一条石子小路,可是要花费很多钱财的。家越大为难的事情越多。”张九龄无奈的摆摆手,端着茶杯喝一口。

“我听说洛阳在修粮仓,百姓们也能入股——国库的钱不足,百姓们凑!等着粮仓修好了,这周边的地方肯定繁华起来。那些来往漕运的工人,船工,修理船舶的工匠,还有饭馆酒肆,铁匠铺,粮仓边上已经规划好了,入股的人都分到了店铺和房屋,等着修建好了,入股的人也有优先经营权。这个法子就很好,我们做生意的种田的也愿意拿出钱来帮着关顾修路。等着路修好了,凑钱的人收税打个折扣就好了!”莫大一脸期待的看着张九龄。

这个法子——真是闻所未闻!身为读书人,张九龄是很厌恶张嘴闭嘴谈钱的。但是做为宰相,要为天下人的吃饭穿衣谋划。莫大刚才说洛阳的粮仓竟然要百姓参股——太子怎么会做出这么离经叛道的事情。粮仓关系着东都和西京百万人口吃饭,若是——等等,圣人好像叫寿王也参与进去了。自己恍惚听说光王李琚从洛阳乔乔回来了。

张九龄在官场沉浮多年,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笑着问莫大:“洛阳的事情可是真的么?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还要人知道,洛阳的商人和有些家产的百姓都知道了。我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张相真是筹谋周全,皆大欢喜。”莫大恭维着张九龄为民谋福利。张九龄也没表示什么,是含糊答应着。

等着莫大告辞走了,张九龄立刻叫人吩咐了些什么,没几天结果出来了,看了那些信件,听了来人的回报,张九龄都不知道自己是装糊涂呢,还是亲自到洛阳,面见太子呢。就在张九龄为难的时候,管家脸色古怪的进来,压低声音说:“寿王府上来人了,求见宰相。”

张九龄一见着进来的人,就像是火烧了屁股噌的一下蹦起来了:“王妃驾临,有失远迎。”杨玉穿着男装,也没刻意装扮,她只说是寿王府上的管事。谁知张九龄只一眼就看出来她的身份了。这个老头真是人精啊。

杨玉对着张九龄笑着说:“张相真是好眼力啊,人家都说张相门上的仆人都是火眼金睛,来客是什么身份,几品官职只一眼就看出来了。我说那些人的眼力再怎么厉害都不如张相啊。我今天来冒昧前来,还请张相不要见怪。”

张九龄短暂的惊讶之后,恢复了平常的样子,呵呵一笑:“我是朝廷的宰相。娘子是寿王妃,我这个宰相管不了皇子们的家务事。男女有别,若是寿王殿下真的有什么事情,只管要府上的人传话就是了。按着朝廷的规制,王府是有长史……”张九龄霹雳吧啦背诵一遍朝廷对王府的规格定制,然后正色的说:“男女有别,我请夫人来陪着王妃说话。”

还真是个老江湖啊,杨玉心里一阵郁闷。不能叫他溜了!杨玉干脆是板着脸问:“我只问张相一句话,宰相的职责是什么?是管理百官,协调上下关系,还是结党营私,放纵不法贪墨,叫皇子们各自猜忌,争权夺利?”

张九龄脸色一阵难看,心里有些苦,本以为太子能办好洛阳修建粮仓的事情,在皇帝心里有个好印象。这样储君的位子就更稳了。谁知太子这么沉不住气,一上去就摆了李瑁一道。这不是结仇了吗?就算是寿王不计较,武惠妃其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吗。结果太子办事不利,被武惠妃抓住了错处,圣人叫寿王参与进来,心里已经对太子不满了。现在太子还放纵手下人贪墨!

结果被寿王妃亲自上门质问!张九龄内心把太子骂了一千遍,可是嘴上还是很硬的:“诸位皇子们友爱团结,王妃的话是从何说起呢。我为相这些年,不敢说毫无瑕疵但是也算殚精竭虑。况且我这个宰相合格与否,自有圣人决断。”

还嘴硬!杨玉直接把一对案卷摔再了张九龄面前:“张相宰相做的是不是称职,我没资格置喙,但是这些东西若是圣人看见了,百官们看见了,天下的百姓看见了,你这个宰相是否合股,是不是无辜,我可不知道了。那个时候,你也不知道了。寿王特别叫我来的见张相就是不想把事情闹大。人家都说张相耿直,原来也不过是个伪君子罢了。”杨玉站起来,漫不经心的说:“就算是这件事办砸了,我和寿王不过是被贬斥外地,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来来去去,自有定数。只是张相,你是认办事不利,导致吏治腐败呢。还是以为依附太子,打压别的皇子。叫皇子们有兄弟阋墙的嫌疑?”

说着杨玉转身就走,“王妃请站站——”张九龄没什么底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杨玉心里欢呼一声,接下来不怕你不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