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有些难为情的说:“那个…陛下,求您点儿事儿呗?”
“什么事儿,说。”李昂刚拿起笔准备继续批阅奏折,就被武卓给打断了。
“给点儿火药呗。”武卓示意了下装左轮枪的盒子。
李昂还以为什么重要的事儿呢,一听是火药,对孙老太监说:“先带他去宫卫那儿要一些。”
在孙老太监应声后又嘱咐道:“那玩应儿危险,一次别要太多,玩没了再要。”
没错,至此皇帝老子都把左轮枪,当成了一件有些危险的玩具罢了。
这不怪他,初代燧发火枪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年头,但造价不菲不说,射速慢、穿透力弱、火药运输危险还怕潮,以及后勤压力大等等一堆不足之处始终无法避免。
所以,逐渐被野战抛弃,转为城防军的防御武器。
长枪都如此,短枪就更别提了。就算是双管的,一次也只能装填两发,打完后又是注药又是塞弹还得压实,远没有精巧的三连发手弩好用。
武卓跟着孙老太监离开武成殿,直奔会昌门东面的宫城卫卫所。
宫城卫属于羽林军一部,专门负责宫城的防务。孙老太监带着武卓进了卫所后直奔营库,唤来管后勤的郭掌固说明情况。
皇帝亲口下的命令郭掌固自然不敢怠慢,陪着小心的问武卓:“不知武大人需要几号药?”
“几号药?”武卓没听懂。
郭掌固见武卓不懂,便解释说:“这火药分为好多种,分别对应不同的用途。比如这一号药是炮药,二号药用于开花弹和手雷,三号和五号药可用于火枪,还有……”
“这个…我也不知道,还是您看看吧。”武卓说着话拿出唯一的一颗完整子弹。
子弹的解构很简单,一个通透的铁管,一头有卡座,可以将底火嵌进去。铁管里装上火药后,另一端用沾了热蜡的弹丸封住。
郭掌固接过子弹研究了一下,请孙老太监和武卓去他的公事房。请二人坐下,又唤了一名军士泡茶才坐回自己的位置。
桌上铺上一张宣纸,用刀小心的挖出弹丸,然后将里面的火药倒在宣纸上。
和武卓想的有些不同,子弹里倒出来的东西不是印象中火药的样子,而是灰黄色小颗粒和黑紫色粉末的混合物。
郭掌固仔细分辨了一下,砸吧起嘴说:“呦,居然是七号药。”
“怎么说?”孙老太监虽然不懂,但也看出桌上的火药有些奇怪。
“这七号药可不是普通的枪药。”郭掌固用刀尖拨弄出一个小颗粒说:“这是脱脂后的棉花泡过浓酸,得出的一种新型火药,不但烟气极低,比黑火药的性子还要温和,最适合做枪药。”
说着话,又用手捻起一点儿黑紫色的粉末,说道:“这东西叫高锰酸钾,遇热后释放出的气体有助于燃烧,可以让枪药着的更好。”
“高锰酸钾?”武卓的一双眼睛瞬间瞪圆。
起身两步走到桌前,用手捻起一些黑紫色的粉末。站在窗口仔细看了看又反身回到坐位,将沾了粉末的手指在茶碗里蘸了一下。
手指用力抿了抿,药粉化作紫色的水珠。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没有任何味道。
至此虽然还无法肯定,但从观察到的结果看,那粉末确实是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溶液可是非常好的消毒杀菌液,只是利润很低,又没有碘伏之类的合成消毒液效果好,新千年后各级医院用的越来越少。
武卓来到大唐前,只有宠物医院和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医院还在使用。
“这个什么锰酸的,有什么说法?”孙老太监见武卓激动的厉害,忍不住开口询问。
“这东西的溶液可以消毒杀菌,对伤口刺激性也低,比高度酒好用多了。”武卓解释了一句,随后补充道:“现在还不能确认,如果里面有带毒的杂质就不能用了。”
“试试不就行了,有杂质就让工匠想办法去除嘛。”孙老太监话说的很有底气。
武卓虽然不懂化学,但也知道去除杂质进一步提纯,比搞出东西来要难上千万倍。
能搞出高锰酸钾肯定是托了当年瑞国公的福,现在没了他的指导想提纯,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话给老太监说没用,便略过话题直接问他:“这东西能给我弄一些吗?我得试验一下。”
“这算个什么事儿。”孙老太监直接应下,转头问郭掌固:“你知道这个高…酸钾的,是哪个作坊供的吗?”
“应该是巴蜀那边出的,具体地方不清楚,但应该是皇家的产业。”郭掌固回话。
孙老太监一听是皇家产业出的东西,就更不当回事儿了,对武卓说:“那就简单了,回去我就让人从库里给你提点儿。”
“行!”武卓乐呵呵的点头,然后客气的问郭掌固:“您能给我些这个七号药吗?”
七号药造价很贵,用到七号药的定装纸弹火枪更加昂贵,只有两都的禁军才少量装备。
不过东西再贵,皇帝都开口了郭掌固哪敢不给,不但要给,还询问武卓需不需要找人帮忙装填。
武卓当然乐意了,马上将盒子里的弹管、底火和弹丸取出来一并交给郭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