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初,信息非常闭塞,有些社会面新闻,传到大家耳朵都已成历史。食品、蔬菜价格各地都不同,因为没有信息共享这一说。而交通更是不发达,南方的蔬菜瓜果运到北方,半路就全部坏掉。
但人民的购买欲和购买力非常强。像日用百货,白糖、衣服、化肥、家电等,都需要走后门才能买到。我至今记得我家买那台彩电,是爸爸买了礼物上门送礼,跟供销社主任软磨硬泡半天,才批了条子买到的。拿到条子爸爸还高兴的像捡了多大便宜一般。让多少年后的人法理解。
随着岁月流逝,我们渐渐都长成了少年,也懂些事了。周末小伙伴聚在一起玩耍,除了玩,有时偶尔谈到家事。如被父母教训了、父母吵架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分享出来,大家互相劝慰或一起想对策。
这个周末,小牛来的最晚,进门就是一脸愁容,看着眼泡发肿,似是哭过。问他缘故,撇着嘴委屈地告诉我们,家里奶奶摔断了髋骨,医生说需要手术,如果不做手术,就不能走路、人就废了,只能整天躺在床上了。
“那就赶紧去做手术啊!这还犹豫什么?!”我们七嘴八舌说道。
“说的轻巧,这个手术要去大医院,要花很多钱。我们家哪有钱啊!妈妈说不行就放弃治疗吧,爸爸不同意,于是为跟妈妈吵架,还打了妈妈。”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次奶奶看来没救了。”小牛又开始吧嗒吧嗒掉眼泪了。
我又想起何婶子的儿媳妇,想起小牛的奶奶,暗自咬咬牙问大家:“大家想不想帮小牛奶奶?”
众人很仗义地异口同声:“当然想!快说有什么好办法?我们不怕吃苦、受累,只要能帮到就行!”
既然大家意见统一,我们就开始行动了。
我将8人分成4组,每组2人,我和小牛一组,我负责去30里外的省城批发市场进货,进来一批日常用品,如小镜子、梳子、擦脸油、洗发水、发卡等等。
大家可能还记得,这招我教给过精神病院护士小姐姐,她就赚了很多钱。后来还辞职下海单干了。
钱是从父母那里借的,开始我不想说,妈妈说不说实话不借给钱,于是只是道出实情。听我是去帮助牛奶奶,做好事,爸妈二话不说借给了我60元钱。
有启动资金了!我兴高采烈,攥着钱又蹦又跳。
怕小伙伴胆怯、拉不下脸,行动之前开了一个动员小会。我告诉大家,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鼓励大家去经商、干小买卖,我们是凭劳动吃饭,既不用怕也不丢人,何况我们是做好事。这都是为了帮助牛奶奶治病!我们干的是一件私、伟大的善事!
大家听了个个斗志激昂,摩拳擦掌,迫切想准备大干一场。
4组人在周末行动了!
我骑着父亲的三轮车带着大伙,快马加鞭来到附近县城,找个四个点。分别是公园、医院、两个大厂门口去叫卖。因为那里人群聚集地,流动人口多。
我和小牛去的点是人民公园,周末公园很热闹,有很多情侣在散步、划船、还有一家三口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
那个年代人的思想很传统、保守,很少有摆摊的。所以当我们把那些擦脸油、洗发水、毛巾拿出来,在公园门口地摊一摆出来,立马就呼啦啦围上一群人来。
“大哥哥,给身边这漂亮小姐姐买个擦脸油吧!”
“大叔,给婶子买个好看的发卡吧!”
开始我还吆喝着促销,后来发现根本不用吆喝,这些人对那些五颜六色、时髦而好看的日用品爱不释手,纷纷解囊、交钱、然后拿货走人。
我负责介绍、售卖产品,小牛负责看着摊位并收钱。我和小牛忙地焦头烂额,连口水也来不及喝,一泡尿一直憋着。
那时候只恨少生了了两只手、只恨当时货物太少,差不多一小时的时间,我们的货物就全部销售一空。
提前约定好在三轮车附近汇聚。我们这组先到了,其它三组也陆续赶回。
看一个个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的,但都是拿着一个空布袋子回来,我就知道胜券在握了。
找了个树荫,吃完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和水,又休息片刻,迫不及待把钱纷纷汇集到布袋子里,四把鼓鼓的钱放在一起,那场景很刺激,至今印象深刻。
里面有钢镚、也有一角、两角的毛票,最多的是一元、二元的,还有几十张大票十元面值的。总之花花绿绿的堆在一起很好看,也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