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
云渡涧夹于两侧峭壁之中,时值天星退去,东方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之际。
浓雾布满大河之上,长千米有余,视不见物,只闻大河水声,两岸翠鸟啼叫。晨风吹起,雾海翻腾,时而如滚浪滔滔,时而如白蛟,云鹤攀爬云霄。
此处原本名为绵竹河,但因其落日时大河起浪,横击两岸的奇景,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观赏,流连忘返之下,日日得见浓雾笼罩整个河涧,不论四季,不论雨雪皆是如此。
好似云庭,仙境一般,且浓雾经久不散,持续数个时辰。渐渐的便有文人墨客以此写诗做词,留白题刻,云渡涧之名也不知何时而起,后来人又皆以此做传唱便慢慢的顶替了绵竹河的叫法。
秦归云师徒二人来云渡涧已有七天,初时还以为此处峭壁险峻,会毫无人烟。
但来到这里后才发现,两侧峭壁腰上皆修有栈道,直直的嵌在山体中,也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开凿,修建出来。
这栈道虽凿开山体而建,修出一条三米宽的石道,但多以木质建筑为主,每十步一亭,百步一楼险险的建在石道外面,脚下便是绵竹河,每逢日落,浪潮腾起,这些木质建筑堪堪避过浪花,悬在半空中。
二人来此一周,初时还怕遇到凡人观景,会有诸多不便。
后来才发现,此时的大陆上诗词早已不盛行,少了那些文人墨客的驻临连带着栈道都开始荒废,所有木质建筑都已经开始腐朽岌岌可危。
普通人为了生计哪有时间欣赏这山川秀美,更何况栈道已荒,无人修补之下危险频出,那还会有人愿意来此云渡涧。
此刻秦归云师徒二人宿在阁楼中,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清茗。
栈道上,悬空在外长于千米的木质楼、亭早已被秦归云用法力修缮一番,焕然如新。
后来观赏文人题刻,感悟诸多诗词之时,秦归云心中感叹之下又用法力加固、维护了整个栈道一遍。
原本秦归云还想在栈道两头布下幻境做保险,但又想到此处荒废已久,贸然出现变故反而引人查探。
所以,便打消了诸多念头。
岁月静好,师徒二人勤修苦练,一身术法日日精湛。
荀颜悟性超绝,不愧为天地所钟,静心修习之下《踏浪行歌》、《冯虚御风》二仙术皆已大成。
秦归云亦是念头通达,向着自己的小徒弟诸多求教询问之下,将两门仙术于昨日参悟练至大成。
秦归云喝了口热茶,手中翻看着《太微说品真录》。
修道篇内记载,道本无属性,万物皆道。
然而修真者,练气士却有属性。
近道者,事可成。亲近那种属性的修士便修行那一方面必然事半功倍,反之则徒耗年月。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法力无所不能之下,还会出现各种仙术神通的原因。
道无穷,法力有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