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听着长城内喊杀声渐渐小下来。
彻底绝望了。
“撤!全军撤退!”
多尔衮下令退兵。
没有别的办法。
本想等用攻打外城墙,压制城墙上的火力,尽量救回一些,但城墙上火力太猛,清军屡屡被打退回去,没能攻上城墙,损失不少兵卒。
这批明军太狠了,城内的也一个都没放跑。
再攻打下去,只会损失更多,而无法撼动长城的防守。
他开始后悔分兵。
不分兵绕道,就与崇祯在山海关对峙,或者听从齐尔哈朗建议,全军先退回老巢,都不至于遭受如此惨败。
这一败,清军想再次南侵,至少要年的休养生息。
除非…………
多尔衮几道指令吩咐下去。
清军开始仓惶撤退,丢盔弃甲。
长城里,一飙人马从城门冲出,追向清军。
领头的是李自成与黄得功。
他们奉崇祯命令,出城追杀。
多尔衮眼中闪过冷笑。
汉八旗与蒙八旗打光了,但最精锐的满八旗精锐还剩下三分之二。
只要离开长城火炮射程范围。
展开满八旗最擅长的野战。
他有信心在撤退前,反灭明军一波追兵。
扳回一局。
不至于输得太难堪。
因此。
他故意命令清军队伍散乱,表现的很惊慌,一副狼狈溃退的样子。
为的就是故意引诱明军深入追击。
然后清军调转矛头,吞掉明军追兵。
这便是将帅临场的战术运用。
之前中计,是前几次破关太顺,导致太大意。
崇祯用明军最擅长的防守,以守为攻,布下大陷阱,使他中计,方寸大乱。
现在既然败局已定,多尔衮反而冷静下来,表现出过人勇气与应变。
“崇祯,也吃本王一计。”
多尔衮正想着。
却见明军不追了。
严格上说,是守在了清军丢弃的炮阵。
目的很明显,只是要没收清军不远千里,千辛万苦运来的三百门火炮。
多尔衮想回头,来不及了。
明军勇卫营的炮兵,迅速操作起来,调转炮口,对准清军方向。
而守护在炮阵边的明军,源源不断的增加,列阵。
摆出防御阵型。
清军要想杀回来,必须先遭受他们自己的三百门火炮洗礼。
崇祯出现在了阵前,冷冷目送清军消失在夜幕中。
他不管多尔衮有没有计谋,只是单纯考虑利弊后,不能追击。
明军这一场能大胜,用先进火器守城是最关键,如果追去大草原与清军野战,火器发挥不出作用,明军失去最大优势,而清军却能展开最擅长一面,不合算。
尤其还是夜晚。
多尔衮冷静,二世为人的崇祯更冷静。
他下令全军追出,只是想收战利品。
三百门火炮,有铸铁也有青铜,就算全部融掉也是一大笔宝贵资源。
多尔衮伫立在黑暗中,遥望崇祯。
许久后。
他黯然长叹一声。
“汉家有此皇帝,大清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