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呀?”听到声音,丁辛过头,笑嘻嘻地看着宇飞,“有么事情吧?”
飞有点不好意开口,抓着脑袋:“这几天,我看你一直写写画画的,有点好奇……”
丁辛微微一笑:“记录演员们平时的表现。”
飞有些不解:“为么?”
“宇飞呀,”丁辛笑了笑,“问你个问题,演员和角色的最佳关系是么样子的?”
飞的父亲好歹也是圈子里的导,而还是摄起家,自然楚两者的最佳关系,想了想答道:“相辅相成。”
丁辛笑着点了点头:“这四个字,说起来易,可起来很难,你道原因吗?”
宇飞有点不太定了,试着答道:“剧本?”
“就是剧本,”丁辛叹了口气,“剧本里的角色都是由编剧为个故事塑的,而不是为某个演员塑的。”
“演员的最佳表演状态浑然天成,”丁辛笑了笑,“这不仅要演员有扎实的表演功底,还要剧本的配合。”
飞恍然大悟:“你是在了解这些演员的性格,以便对剧本出微调?”
丁辛满意地点了点头。
演员和剧本的关系,也是丁辛在副本“国师的浓墨重彩”中领悟到的。
那时候,主演姜文已经是帝了,张国师还只是是圈子里的无之辈,拍摄的过程中,只能不断地修剧本台词,以便配合姜文。因此,实际拍摄出来的片,演员的状态很自然。
现实中,很多初掌镜头的导演,能拍出精彩的作,跟导演的话语权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新人导演,为了新作能够成功,往往会选一些有演技的演员。这样一来,就会成一种现象:导演在拍摄时,会照顾演员的感,修剧本或台词,让演员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效果自然是好得不能好了。
等新人导演成了导,情况就变了:咱有了话语权,自然想按自己的想法来,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来。
可这样一来,除非剧本很优秀,或者是主演演技精湛,要不然很难成为经典……
“小飞,要不要一起观察?”
听到丁辛的建议,飞一下子懵了:丁总这是在给自己吃小灶?
飞之所以进入三十度映像实习,是得到了父亲威许可的。宇飞楚地记得当时父亲威对丁辛的评价:一个非有想法的导演。
眼下,丁辛要给自己开小灶,飞自然是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导演呢,一般会学习心里学,你道原因吗?”。
宇飞愣愣地摇了摇头。
“有句老话说的好,相由心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面相,反应一个人大致的性格,”丁辛笑了笑,“心理学也有似的说法,就拿那个邵群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