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这个名字出自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大唐诗人辈出,小杜是其中翘楚,尤其是七绝,写得最有奇气,佳篇甚多,《清明》是其中一首。</p>
萧玄衣一路寻来。果然看到一处热闹场所:一座酒楼灯火初上,酒旗飘飘,黄昏里,“杏花村”三个字随风招展。</p>
古晋汾酒名闻天下,凡是到雁门来的人,都要一醉为快。萧玄衣问了一下小二,楼上已经座无虚席,只有楼下的大厅里还有几张空桌子。萧玄衣要了一壶酒,和四样本地小吃,拣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p>
萧玄衣一边饮酒,一边看街景。猛然之间,看到三个人,就是来雁门途中遇到的那三人。</p>
那三个人一边走,一边指指点点,仿佛正奔杏花村而来。</p>
萧玄衣暗想,要是跟这三位同堂饮酒,那情景要多不堪,就有多不堪。欲待结账走人,还以为怕了他们。想至此,萧玄衣连忙叫过小二来,问道:“你们这还有几张空桌子?”</p>
“还有两张。”</p>
萧玄衣拿出十两银子:“剩下的两张我全包了,够不够。”</p>
“足够!足够!”一张桌子撑死也就吃个二、三两银子。</p>
小二话音刚落,那三人就推门而入。书中暗表,那两个穿黑衣的,一个叫赫连铎,一个叫白义成,穿白衣服的叫白无双。</p>
三人站在大堂门口张望,小二连忙迎上前去:“几位客官,非常抱歉,小店已经客满了?”</p>
“客满了?那不是还有几张空桌子吗?”赫连很不满。</p>
“已经被那位客官全包下了。”小二指指萧玄衣。</p>
那几句对话,萧玄衣听得清清楚楚,假装没看见,端着酒杯,摇头晃脑地哼着小曲,两眼望着天花板,数挂在上面的灯笼。</p>
要是明白人,看到这种情况,转身走掉,倒也不至于丢多大份儿。偏是这赫连铎一根筋,便对小二说:“你去问问他,我们愿出二两银子,让他腾出一张桌子来给我们。”</p>
“实不相瞒,人家那位客官,一张桌子就出了五两银子。”</p>
白义成倒是知机:“算了吧,大哥,咱们再找别的地方。”</p>
赫连铎面子有点挂不住,便硬撑着说道:“他出五两,我出十两。”</p>
小二不得已,就跑过对萧玄衣说道:“这位爷,您能不能行个方便,那几位客官出十两银子!”</p>
萧玄衣摸出一沓金叶子,想了想,拿出一张给小二,眼望着天花板,慢悠悠地说道:“按说呢,爷也不差这几两银子,不过既然出门在外,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他们要是真有诚意,一百两银子,两张空桌子我全送给他。”</p>
赫连铎是土浑族人,土浑又名“吐谷浑”,一度称霸西域,开国垂统。后来吐蕃族雄起,攻灭吐谷浑,余众归附大唐,请求庇护。</p>
赫连铎是土浑的酋长,不至于一百两银子也不是拿不出,但目前这种苟延残喘的气数,赫连铎还真是不舍得,碰到萧玄衣这种不要命的光棍儿,赫连铎也无可奈何。</p>
小二不得已,将萧玄衣的话转告给赫连铎,一百两银子,够他们上五十次杏花村的了。</p>
赫连铎当下颜面扫地,狠狠瞪了萧玄衣一眼,抢先出门而去,那个白衣少年走在最后,临出门时,回头看了萧玄衣一眼,似笑非笑。</p>
萧玄衣虽然看着天花板,但这一切都尽在眼中,见三人扫地出门,心中大畅,索性又</p>
要了一壶酒,喝了个半醉,自言自语道:“银子真是好东西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