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耶执宜的最后一次升级是在公元821年,朱耶执宜随李光颜讨伐王庭凑。</p>
出事的地点还是成德军镇。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后,朝廷任命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当时宪宗皇帝刚刚龙驭上宾,余威尚在,众藩镇还不敢发难。所以交接还算顺利。</p>
田弘正就带了两千护卫兵赴镇,但是这两千兵的给养谁来出?朝廷不愿意买单,田弘正又养不起,只好将这两千护卫遣散。这一招无异于自废武功。</p>
刚好有个都知兵马使叫王庭凑,回鹘人,很有机谋。见田弘正自剪爪牙,机不可失。便煽动成德军镇的牙兵们攻杀田弘正,自称留后。</p>
王庭凑又找了一帮枪手写了份奏章,上奏朝廷,请授成德节度使。</p>
刚登大宝的穆宗皇帝跟乃父相差太远,估计也没怎么布局,便发诸道兵讨伐王庭凑。讨平淮西的名将李愬已死,但还有一帮小名将,比如裴度,李光颜等。大军也有十五万。谁知打了半年。又打成了持久战。</p>
国家连年用兵,本来就有点空虚,这下粮草更是艰难,每天能领到的军粮只有一勺米,并且还是陈的。这点粮食吃下去,估计刚够喘气的,更别说去杀人了。</p>
但是王庭凑尚有余勇,反守为攻。</p>
再打下去,朝廷就没法收场了,不得已任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这次王庭凑连检讨书都不用写。</p>
这场战争的失败,给唐朝带来了一连串的灾难,藩镇们又开始蠢蠢欲动。</p>
这场战争朝廷虽然没打赢,但这种情况下更要赏。所谓板荡识忠臣。朱耶执宜可能表现的比较忠心,被朝廷封为金吾卫将军,宿卫皇室,这次从三品算是坐实了。</p>
朱耶执宜在朝廷混了大概有五、六年,就告老还乡了。终其一生朱耶执宜的级别升到:勋位,检校刑部尚书,正三品;官职,金吾卫将军,从三品。</p>
荫袭朱耶执宜爵位的是他的儿子朱耶赤心,也就是后来的李国昌。</p>
朱耶赤心在史册上的第一次出场并不是给唐王朝当差,而是干私活。</p>
公元839年,回鹘内乱,回鹘可汗削平内乱后,穷搜叛党,诛连众多。</p>
回鹘有个宰相叫掘罗勿,在外面带兵,幸免于难。但他恐怕扯得久了,扯到自己头上,干脆起兵造反。</p>
造反这种事跟两国交兵不太一样,很难分得清敌我关系。</p>
因为造反的一般是少数人,其余都是打酱油的,但为形势所逼,不得已跟着起哄。</p>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借重外部力量,用来裹挟大众。</p>
当时沙陀族风头正劲,士马精妍。自然就成了掘罗勿拉拢的对象。</p>
掘罗勿以良马三百匹的代价换得了沙陀人的加盟,此时的沙陀经过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不是当年款塞时的衰样了。</p>
对于追求战力的沙陀族来说,良马自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所以朱耶赤心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p>
回鹘可汗很不幸成了沙陀人的对手,只落得个兵败自刎。</p>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耶赤心不能用汉人的道德观来衡量,说的不好听,就是唯利是图。</p>
汉人常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怎么能帮别人谋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