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一首《梁甫吟》,诗中道:</p>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p>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p>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p>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p>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p>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p>
诗中所说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当时齐国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捷若庆忌,力排南山,一时齐名。</p>
由于战功赫赫,三人不免骄横。朝野侧目,就连齐景公对他们也颇为忌惮。</p>
当时的齐相,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子,晏子名婴,字仲,身不满三尺,却极有智谋,见三人霸道,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一条计策来。</p>
晏婴以齐景公的名义送了两颗桃子给三位勇士,桃少人多,晏婴便对三人说:你们最好说说,谁的功劳大,谁最勇敢,谁先吃桃。</p>
公孙接首先站起来说道:“我曾经连续杀死过一头野猪和一只猛虎,象我这样,吃以一颗桃子应该没有异议吧。”公孙接说罢,便拿了一颗桃子。</p>
田开疆此时也站起来说:“我长戈一挥,教三军折翼,吃一颗桃子更没有问题。”说罢也拿了一颗桃子。</p>
古冶子向来自负,眼见桃子没了,这才站起来说道:“我年少时曾护卫君王过河,行到中流,水中突然冒出一只老鼋,将君王的马一口衔去,我当时还不会水儿,便仗剑跳入河中,在河底逆行百步,顺流九里,最终杀了那只老鼋,当我左手扯着马尾,右手持着鼋头从河中跃出,河边的人都把我当作河神。象我这样,难道不该吃一颗桃子吗?”</p>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话,觉得和古冶子相去甚远,却又先取了桃子,又羞又愧,当即伏剑而死。</p>
古冶子见一番话逼死二人,也觉得自己不仁不义,挥刀自戕。</p>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萧玄衣等三人,为了两只鸡互相残杀,显然是这个故事的翻版。</p>
当然,萧玄衣三人不是真死,而是诈死,为了算计那头白鹘。谁知在地上趴了半天,那头白鹘并没有过来夺食。</p>
萧玄衣禁不住偷眼窥视,突然一道身影冲天而起,霎时那头白鹘已飞在半空,一边盘旋,一边鸣叫。</p>
散落在草丛里的鸟儿们,如同听到号令,也扑愣愣飞起来,聚结一群。</p>
三人明白,那白鹘要继续赶路了,眼看着没指望,三人只好从地上爬起来。</p>
萧玄衣弹着身上的泥土对李克用道:“你出的什么馊主意,害得我们在地上装死了半天。”</p>
“竟然有不偷腥儿的猫。”李克用嘿嘿自嘲。</p>
“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畜生之腹,你以为两只鸡就能赚到白鹘。”</p>
“料不到就料不到吧,我刚才也说过,就算这计策成不了,也无伤大雅。”</p>
“什么叫无伤大雅啊?”</p>
“咱们虽然败了,却看不出败象,这就叫无伤大雅?”</p>
“失败就就失败吧,哪有那么多讲究?”萧玄衣不齿。</p>
“讲究多了,有虽败犹荣,有败而不北,有一败涂地。”</p>
“三哥说说。”朱丹很感兴趣。</p>
“你要是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结果失败了,那叫虽败犹荣。”</p>
“败而不北呢?”</p>
“比如你和一高手对阵,举手投足之间就知道自己必败无疑,当即拱拱手,改日再来讨教,然后扬长而去,这就叫败而不北,我们今天这场就属于败而不北。”</p>
“一败涂地呢?”</p>
“比如,你和别人在大街上互殴,最后被干翻在地,牙齿掉了两颗,脸也开花了,这就叫一败涂地。”</p>
“这和虽败犹荣好像区别不大啊?”朱丹纳闷。</p>
“区别大了。”萧玄衣插话进来:“要是虽败犹荣,别人会来问你,要不要看看郎中,要是一败涂地,别人会过来踢两脚:已经嗝儿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