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对于萧玄衣来说已经不太重要,练功的场地又改回南山,按萧玄衣的说法:北山之北太荒凉。
练了两天之后,萧玄衣未免有得陇望蜀之意,忽然对着孟知微来了一句:“老跟人借也不是办法。”
“啥意思“孟知微一愣。
“你想啊,你跟人借东西,首先别人得有这个东西。别人家没有,怎么借给你。“
“你借东西的那个,不是别人,是老天爷。“孟知微总算听明白:”老天爷有,就会借给你,再说了,老天爷怎么会没有“
“太小了也没用啊。“
“这南山的树不敢说有多大的,南山的石头你要多大的没有!关键你得先找到。“
“怎么找,看不见摸不着的。“
“用心找。“
“又来了,我发现你一到没招儿的时候,就说这句话。“
“这还真不是我说的,这是御风术里说的。“
“对了,按照御风术的那个啥,我该学‘观风’了吧,你怎么一直没教我。”
“进度。”孟知微补明:”你也没说要学呀“
“非要等我求你才行啊。“
“对呀,师不顺路,医不扣门。“
“哎呀小孟,人家拿你当亲人,你还想着师啊医呀的。“萧玄衣不高兴起来。
孟知微连忙解释:萧玄衣虽然到了可以学“观风”的境界,但走得是野路子,所以拿不准该教萧玄衣哪个法子。
“‘观风’还有好几种方法”萧玄衣吃惊。
“佛家常说八万四千法门,‘观风’怎么就不能有别的法子。”
“鲁大哥的法子也算是一种”
“当然算,对了,你现在用鲁奇大哥的候风仪观风,不也挺好吗“
“我多有一个观风的法子,不也挺好吗“
“知道的多有时候未必是好事,反而容易走错路。“
“我不练,我跟人吹牛行不行。“
“一点诚意也没有。“
“磕头算有诚意不“萧玄衣说着,作势就要给孟知微行大礼。孟知微一面说着“罢了,罢了“,一面躲开。心里忽然想起:他刚才不高兴肯定是装的,中计了。
对于没有翅膀的人类来说,在天空飞行是令人神往的,修此神通的人不要太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机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禀赋,所以修炼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佛家的琉璃光法王子,以“观风”悟菩提心,入三昧地。然而佛家只修法身慧命,不追求神通,但飞行的神通肯定是有的。
中土修真的得道者,一般都有飞行神通。最著名的就是列子,因为他的“御风飞行”见诸史册,流传天下。
萧玄衣修炼法门,属于丹道一途,结过萧玄衣半途而废。孟知微只好给他讲列子的观风之法,在开讲正法之前,孟知微先介绍了列子求师的经过。
当年列子师事老商氏,与伯高子为友,三年内心里不敢有是非之念,嘴里不敢讲利害之辞,始得先生一顾;五年之后,心里是非之念蜂起,口中利害之辞激烈,方得先生一笑;七年以后,随便心里怎么想,都无是无非;任凭嘴里怎么讲,全无利无害,才得与先生并席而坐。九年以后,不知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知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也不知老商氏是老师,伯高子是朋友。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事物浑而为一。眼睛和耳朵一样,耳朵和鼻子一样,鼻子和嘴巴一样。心神凝聚,以至骨肉消融,感觉不到形体的存在,身若木叶,随风飘荡。
这个故事包括四层进境,可以用佛家的禅修境界来解释:第一层进境:收摄身心,入定;第二层进境:起观;第三层进境:见道;第四层进境,修道,神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