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多的折腾,陈祎终于在实验室里用始的热扩散法制了一批始的晶体。
一个月后,陈祎用晶体制出了一台带调频和调幅的音机。
虽然这已经是这个时高级的电了,可陈祎却没感觉:这个时的广播电台少,而且陈祎听的华广播电台,现在还在娘胎里。
而且,由于用的是始的热扩散工艺,晶体的电气性能与设计标差远,因在制作音机时,陈祎不得不使用了大量的电阻来平衡电气性能。
工科生都有轻微的迫症,陈祎也不例外:用了一阵子,越用越觉得音机有点扭。
于是,陈祎动手制作了二批晶体。
为了控制成的质,陈祎不得不了始的手段:多实验,记录优应条组合。
不过,就在陈祎在两点一线间奔波的时候,神州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距三月份的热河失陷才过去了不到三个月,三民政府又和日本人签订了《塘沽协定》,破罐子破摔似的将整个华在了日本人的嘴边。
与同时,“委员长调集万大军,将毕其功于一役”,算全歼苏区红军……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陈祎也懒得吐槽了,转而跟晶体较上了劲,算在黑暗的时来临之前,好充分的准备。
一没经验,二自然就轻车熟了。用废了个石墨坩埚之后,陈祎终于得到了二批晶体。
这,陈祎终于可以用上“成率”这个衡量标准了,虽然有可怜的分之四十几,可这也味着可以敷衍性地量产了。
二个版本的音机,要比一个版本“苗条”多,耗电量也小了多。
“真香!”
机调试成功之后,陈祎专门练了一个多小时的拳,以示庆祝。
没过几天,自信心爆棚的陈祎开始谋划搞机:以tel8086为蓝本晶体cpu。
可某人的宏伟蓝图,在资集阶段就夭折了:tel8086集成了四万多个晶体,而且使用tel8086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硬设备。
要在2003年,要是陈祎制出来了cpu还可以用,毕竟外围设备都能买到,可这是1933年,连磁带都是稀罕玩儿。
而眼下,陈祎唯一能实现的存储设备,有华人电脑大王王安发的磁芯装置,可那玩儿,实在是太笨了。
纠结了好一阵子之后,陈祎能将注了“界上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然而,陈祎手里没有eniac的设计资,有结构和性能方面的介绍。
要制一台计算机,陈祎那点可怜的计算机识一点帮助都没有,能从零开始学计算机,从电子计算机本的门电开始。
从门电,到加法,到逻辑运算单元,纵然陈祎的记忆已经得到多加,可还是差一点就迷失在复杂的电图中。
记忆力不够,理来凑。
早晨练功,白天混薪水、研究资,晚上家制作电、检验法,这样复而又枯燥的日子,整整持续了半年。
在这半年里,陈祎找了高三时沉迷的感觉。是因为沉迷,他还差点错过了老师张寿甫的葬礼:老人家的生,终于在1933年的秋天走到了尽头。
老头走得安详,没有遗憾: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没有比桃李满天下,愈的病人数不胜数得自豪的了。
送走了老师之后,陈祎到了自己的电子界中。
对于这个界,陈祎是一名过客,有没有他,历史的车轮都不会停止:校长还是对瑞金下了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