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分组”讨论。男宾和女宾分凑到一起过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
男性长辈聊的自然是跟工作相关的事,女长辈的主自然是孩子。
全场的焦点,全都在了全家小的孩子,陈祎小姨家三岁多的李岩身上,这是全家第二个享了全方关爱的孩子。
从小体弱多病,隔一两个月来一感冒,而时不时地咳嗽一声,醒长辈:我要的关爱。
而全家为了这的健康成长是操碎了心:刚一岁的时候,陈祎的老娘就托人从城里买电视里广告的牦牛壮骨粉。
而,几家人还时不时地将李岩到家里,希望能“换换风水”,善一下。当然,这里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陈祎的小姨和小姨夫:两口子都是“厨房杀手”,饭的高记录,也只是把饭菜熟。
不过,还是应了那句话,“从小就癞的孩子,有出息”:到陈祎穿之前,李岩已经把自己折腾成了身价不菲的小老板。
数落孩子,自然得一个不落,雨露均沾。
感慨了李岩的“不容易”,一群女人又将目投向了陈祎三姨家的二小子:冯洋。
焖作(zuo)。
这是陈祎三姨给自家小儿子的评价。
冯洋的作跟陈祎的三姨父冯卫东脱不了干:在连襟中赚钱轻松的冯卫东,平时喜欢养一些草草,是不是地领着孩子下河捉鱼摸虾。
当然,这里面还有陈祎的三姨一份功劳:还没出嫁前,这就喜欢养种菜。
陈祎曾不少听老头子在背后腹诽三姨和三姨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说焖作的冯洋看起来还十分老实,那陈祎的表弟艳华的皮,则无时无刻不写在脸上。
“皮神。”
陈祎的四姨和四姨夫都是闷瓶,实在是没有孩子的天赋。
开学一个多月,就数破同学的头,艳华的这份答卷,着实让长辈们头疼……
“华华呀,你可不能这样了……”
就在一种长辈将火力聚焦到艳华头上的时候,陈祎的表妹冯晓燕,则在一旁偷笑。
表妹这一笑,成功地引来了自家老娘,也就是陈祎三姨的白眼:“你还笑,你们老冯家,就没一个省心的……”
大范围攻击出现了。
“爸……”冯晓燕可怜兮兮地盯着冯卫东,目的不言而喻:你也是姓冯的。
可冯晓燕要失望了,陈祎的三姨只是瞪了冯卫东一眼,他就老实了。
由于冯晓燕上学比较早,而周家口所在的地区,学制有有点奇葩——三制,这就导致了一个让陈祎尴尬的事:年龄比表妹大了两岁,可算起来,自己只是跟上职业高中的表妹同级。
当然,导致陈祎这种窘境的,不只是地区间的诧异:原本陈祎周岁的时候就可以上一年级了,可因为没给校长送礼,入学申请就校长以“年龄不够”为由,给驳了……
一帮长辈数落了一圈,就连正在外省上学的大表哥也没能幸免。
不过,随着“批斗会”的不断进行,陈祎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表兄弟姐妹中间,自己是混得惨的。
对此,陈祎只能感慨:成年之前,自己的人生实在是太顺了,经历的挫折太少了。
午餐终于结束了。
陈祎的表弟表妹们都松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趁着长辈们拾桌子的功夫,“皮神”艳华朝冯洋使了个眼色,两人随悄悄地溜出了院子。而一跟在两人身后的李岩,小脸纠结了一下,也踉踉跄跄地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