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着不受自己控制的身体,槐极度恐慌。
“施主不必慌张,施主所求贫僧自无不可,定会尽数教给你。”王奂开口道。
王奂对那些肯为知识低头的人,一向非常欣赏,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
王奂非常愿意把他所掌握的知识交给他们。
因为用了法力,话语中带着佛家的煌煌之音,所以听在槐的耳朵里,就如同天籁之音舒缓了槐的情绪。
正常过来的槐立马叩头谢道:“多谢法师!”
“你回去准备一下,在城池中央的修建一个高台,贫僧会在未时布道,有缘者皆可来听。”王奂说道。
“是。”槐缓缓后退。
王奂说罢,又拿起桌子上的筷子,一口米饭一口菜的吃了起来。
按理说到了他这个境界,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饮食,但是隔数月吃一次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王奂依旧在吃,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喜欢,世上的美食千千万,不都尝一遍怎么行,他修佛是为了成佛作祖,而不是为了断绝情欲。
他不可想变成一个整天只知道“阿弥陀佛”的和尚,他想做的是济公,果位加身但是游戏人间,身具大法力却又不受佛门清规阻挠,自由自在。
若是让他整日待在西天灵山,参禅悟道,读书打座,就算是给他一尊佛陀的果位他也不会开心。
红尘才是他的游戏场,而不是西天灵山。
王奂一口一口的吃着陶碗里的饭食,很快就被他消灭的一干二净。
作为一个和尚,虽然吃肉,但是他吃肉想的不是肉,只是吃,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吃蔬菜是吃,吃肉当然也是吃。
站在众生平等的角度,吃肉的和尚和吃素的和尚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观念不一样而已。
真正的和尚是不会在乎他嘴里吃的是什么的,是肉也好,是素也罢,都不过是填饱肚子而已。
既然吃肉和吃素一样残忍,王奂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
在你眼中我吃的是肉,但是在我眼中我吃的却是萝卜。
就像《坛经》中记载的故事,一日风吹帆动,问,是风动还是帆动。
有的和尚说风动,有的和尚说帆动,最后六祖慧能却说“不是风动,不是帆动,而是你的心在动。”
这和吃肉一样,吃什么不重要,重要是你在想什么。
所以一开始的和尚也是吃肉的,只是后来发展的极端了,才规定不能吃肉,所以吃肉没有错,错的是规矩。
………………
数个时辰后。
未时。
城池的中央已经是人山人海,人们围绕在一座不过五六米的木制高台周边,焦急的等待着。
知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贵族们才能掌握的东西,学习知识是贵族才能拥有的特权。
历史上的第一所民间学校(私塾)远在千里之外的鲁国。
学校校长正是至圣先师孔子,可是孔子教学也是时有时断,而且还不在一个地方,他与他的弟子经常到处走。
知识从权贵之家走向民间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种现象绝不会出现在如今的秦国。
所以王奂的这一次布道有可能是数百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底层黔首传授知识。
所以城池里的黔首才会如此重视,几乎在官府通知完毕的瞬间,就全部来到了这里。
一直等着,看着这高台从无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