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庸之后的楚国,内部治理仍然非常棘手。
首先是饥荒过后,组织赈灾,恢复生产。虽说是天灾使然,水道淤积,遇上洪水无法排涝,积少成多以致酿成大祸,也是助长天灾的重要因素。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促进农业发展,必须有专门治水。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谁能担此重任?
其次,楚国地处南方,四周被西戎、百濮、麇等蛮族部落环绕。楚国分封之时,土地极小。后来扩张领土,将这些蛮夷部落一个个吞并纳入版图。所以,与中原相比,楚国的文化落后野蛮,常被诸侯各国称为“蛮邦”。如今,灭了庸,占领了他的部分土地人口,疆域比从前更大。与之相应,楚文化中的“蛮族”属性比之前更强大。
楚国想要逐鹿中原,获得诸侯国的支持拥护,必须吸收先进的文化。学习更完善的礼仪法度,加强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才能与中原各国和谐相处,成为友好邻邦。
第三,若敖氏对王室的觊觎,已经发展到剑拔弩张的程度。挟持庄王,说明他们已经有恃无恐。庄王必须在任上将此事解决。否则,当断不断,必为后患,不知要祸及楚国多久。
三个主要矛盾,归集到一点就是——楚国需要广纳贤才。一为发展经济文化,二来可以不动声色的削弱若敖式的势力,平衡臣权,维护王权的集中统一。
从何处招纳贤才?从任职的大臣中提拔?或是由重臣举荐贤才?或者对外招募?人才扩充之后,若敖氏的人员占比下降,他们对王室的威胁会变小,才更容易对付。否则,一个不小心,恐怕历史重演。到时,他这个大王未必还能像上次一样好运。
庄王思前想后,三条途径皆可。他亲政之后接触到的许多大臣,在灭庸之战中表现都十分突出。如果提拔任用,应该无人有异议。
这样来看,蔿贾、苏从、潘尪、卢戢黎、卢扬窗都能提拔重用。
庄王第一个召见的是蔿贾。
“蔿大夫,今日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庄王开门见山。
“大王请说。”蔿贾毕恭毕敬的说道。
“通过灭庸之战,你的见识、主张、才华被证明远超于常人。虽说百工之长也可展示你的所长,但是,本王有更重要的任务要派给你。”
“大王过奖。微臣不过是为国家略尽绵薄之力而已,不敢居功。” 蔿贾很谦虚,“不知是何事要交给臣?”
“交待任务之前,本王先问你一个问题。”庄王略微想了想,开口道:“灭庸之后,我国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是什么?”
“最重大的问题?”蔿贾显然毫无准备,一下就懵了,“请大王容臣认真思考再作答。”
庄王朝他点点头。关于这个问题,庄王也是闭门苦想了许久,才有些轮廓出来。如果蔿贾不假思索就能答上来,那就真的打击他这个刚刚从酒色中缓过神来的君主了。再者,这个问题如此重大,相信蔿贾也是格外慎重,一定要想好了再说。
“时间仓促,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蔿贾有些为难,“臣有一个问题,烦请大王告知答案,以便臣继续作答。”
“大夫请说。”
“灭庸之后,我国西北方向最大的忧患解除,北上之途可说是一片光明。但是,中原事务的领导权仍在晋国手中。秦国两代君主企图东进,均无功而返。可见晋国实力强大,无人超越。”
“所以,我国想要北上插手中原事务,必须做好遇到困难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就算我们要迎难而上,也需凭借长期持续的努力方可成就大业,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如果不考虑北上扩张的话,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农业,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