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他是一国之君,手持生杀予夺的权柄,才能我行我素,为非作歹,不受惩罚。权力是利刃,可以绞杀政敌,清除异己,调动军士杀敌保卫家园。也能锄强扶弱,匡扶正义。可是,用在自己治下的平民身上,且以凌*辱对方为乐,以剥夺他人性命作为享受的源泉,这是怎样的变态失心?但凡是个稍有人气的人,都会出声出力制止。
说到晋国霸业,此事关乎赵盾的理想。
来到绛城,亲眼目睹父亲、狐将军等人辅佐文公,勤王敬周,战胜楚国,践土会盟,称霸中原。一时之间,诸侯来会,晋国名声大震,位列诸侯强国,主导中原政局。
那个时候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名旁观者,他为晋国的崛起欢呼,给英雄献花致意。其中一名英雄,就是他父亲赵衰。
回到绛城,与父亲住在同一屋檐的十四年里,他才真正了解一名智者的成长——过程之曲折,成就的来之不易。从此,他抛却成见,开始深深的崇拜父亲。父亲的宽厚仁慈,处处谦退,高风亮节,常人难以企及。至今为止,他都望尘莫及。
崇拜英雄,对英雄成就的事业,自然心驰神往。他渴望参与到这场晋国慢慢发声,逐渐强大,国势蒸蒸日上的事业中去。
很长一段时间,却迟迟不能如愿。
他还太年轻,没有任何从政的经验和机会。于是,先且居成了他的另一个偶像。他像兄长般关心他,指点他,分享他参与战争决策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交流,他向往的事业离他更近,有种近在咫尺的亲切感。虽然距离身临其境仍有一段距离,他已经大大的满足。
之后,重臣一年内相继离世,接着是国君匆匆而逝。晋国中原事业正如日中天,两位君主却撒手而去。而他,不仅参与政务,还被推至权力巅峰。这一切,大大超越他的预期,他受宠若惊。
自他执掌军政以来,晋国的内斗一度频繁反复,直至他的铁拳出击,才渐渐平息。秦国虽频频来犯,占不到大便宜,声势也渐小。他力主的革新事业则渐入佳境。
理想正在有序推进,奔向目标,他却猛然发觉,最大的危机竟然出在内部。当初自己极力反对,后来不得不扶立的国君,根本就是个数典忘祖的败家子,荒淫奢糜,暴戾恣睢。
外忧不足为惧,国君无道如何祛除?暴虐无道的国君像只白蚁,一点点蚕食晋国繁荣的营养,破坏力越来越大。他败掉的是财富,败坏的是人心。
这向往已久的梦想,从前赵盾有多心醉神驰,如今就有多心灰意冷。除了对国君失望,他还对自己的不满。霸业日渐毁坏,他也充当了帮凶。执意更换君主,得罪秦国。他对先克的维护,招到反对派的疯狂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些加在一起,消耗掉多少财富运势时机?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他惹下的祸端,他已经收拾完残局。国君的问题再不解决,再不悬崖勒马,恐怕是大厦将倾,理想也将随之覆灭。于是,他力挽狂澜,多次规谏。在这过程中,理想主义者的通病,差点毁了他。
理想主义者,怀抱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有超越同龄人的善良、热情、执著。这些珍贵的品质帮助他们守护理想,不在世故中蒙尘黯淡。因为热情,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不顾一切。最后锋芒毕露,惹祸上身。因为善良,所以有意无意的忽视扑天盖地的恶意,硬要在夹缝中寻找善良的微光。唯有如此,才能说服自己,保有希望,继续前行。
就在今天,他的权力被剥夺,很可能永远被剥夺。所有的梦想,一夜之间全部化为乌有。
原来,他也不过是天地间匆匆行走的过客。体验了一把,唱了一曲,最后曲终人散。尘归尘,土归土。他知道终究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仓促。他壮志未酬,突然被推到生死分隔线。
这些年,他从来没有跟自己有过如此深刻的对话,直到此刻。在刚刚结束的一场生命的赛跑中,他跑赢了死,顺利收获活的奖章。他追究生时的经验教训,追悔思索。过去种种,愤愤不平也好,后悔莫及也罢。抬头看,月亮高高在上头,明天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