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罢,对朱灿:“恩人,我有一言告,未知肯容纳否?”朱灿:“有何见谕,无不允从。”云召便袍带开,胸取出子,放在地,说:“恩人,我有大仇在身,往河北,存亡未卜。伍氏有这点骨血,今交托恩人抚养,以存伍氏一脉,恩德无穷。倘有不测,从。”便跪:“恩人,念子无母儿,寄托照。”朱灿跪:“恩请,承蒙见托子,小人当抚养。”就子抱过,问:“子叫什名字?来认。”云召:“今日登山,在庙内寄子,名字就叫伍登吧。”
二人庙中分别,朱灿将刀仍放在周将军手内,将子抱出庙门,说:“老爷途保,小人要了,会有期。”云召:“恩人请便。”言讫,流泪而。
云召别了朱灿,枪上马,匆匆行,行到太行山。忽听金鼓声,喊杀连,暗:“地怎有兵马在厮杀?”遂走上山顶,一,叫声:“不了!这两个是我兄弟,为何在厮杀?”即纵马跑山来。
两人在杀高兴,见山上走一个骑马的人来。伍锡认是云召,便叫:“哥哥,快来帮我。”雄阔海认是云召,叫:“哥哥,快快帮我。”云召:“二兄弟不要战了,是一人,快马来,我要问个白。”二人听了马,锡问:“哥哥为何认他?”云召:“他是我结拜的兄弟。”就日金顶山打猎,遇见他打虎,说了一遍,故与他结义。雄阔海问:“哥哥为何认他?”云召:“他是我堂弟伍锡。”二人听了,一齐大笑,:“罪!”
阔海遂请锡、云召到山寨坐坐。二人应允,自上马,带领两寨喽罗,到太行山中聚义厅马坐。阔海吩咐摆酒接风,就问云召:“日哥哥说回转南阳上,奏过朝廷,不日就有招安。为何一,将半年,尚未见来?”云召:“一言难尽。”就父亲受害,满门斩首,以城陷妻子离散,细细的说了一遍,不觉泪如雨。阔海大怒:“哥哥请免悲泪,待我兵,与兄收复南阳,以报仇。”锡大怒:“日哥哥差焦芳来取救兵,兄弟随即来,被这个黑贼阻住厮杀,误我大。致我哥哥城破,嫂嫂身亡,我恨!”阔海:“休埋怨我,日会,就该对我说,我不与交战这许日期了。自领兵救哥哥,擒拿宇文成,岂不快哉!如今埋怨迟了。”云召:“二兄弟不必争论。是我该如,说枉了!”这时见喽罗来报:“筵席完备。”阔海就请二上席,喽罗送酒,人轮怀盏。云召愁容满面,吃不咽。阔海:“哥哥不必心焦,待弟与锡哥哥,日帮助大哥,杀到南阳,斩了宇文成,复取城池。”锡:“雄大哥说有,日就便了。”云召摇手:“二兄弟,知一,不知二。昔日我镇守南阳,有雄兵十万,战将百员,尚不保守。今城池已失,兵将全无,二弟虽勇,若要恢复南阳,岂不难哉!日我往河北,投奔寿州王李子处。他久镇河北,兵精粮足,自立旗号,不服隋朝。又与我姑至戚,我借兵复仇。二兄弟,可守寨,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待愚兄借兵来,与二兄弟,报仇便了。”阔海苦劝再,云召是不听。阔海:“既是哥哥要往河北,不知几时方可兵?”云召:“这论不日期,大约一二年间耳!”阔海:“兄弟在候便了。”云召:“谢贤弟。”
到了日,云召辞别身,锡随行,阔海送出关。两人分手,行到沱罗寨,焦芳接着。锡请云召先到山中歇马,设筵款待,极丰盛。日,云召将行,吩咐焦芳且在山中操演人马,待一二年一兵报仇。说罢,与锡分别,取路而。
却说李子坐镇寿州,掌河北处,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处关寨,遣将守;隋文帝封他为寿州王,称为千岁。一日早朝,文武两班朝参毕,见朝门报进来说:“面有一员大将,匹马单枪,口称南阳侯伍云召来求见。”李千岁闻报大喜:“来我弟到,快宣他进来。”手领旨,出来宣进。云召走到殿上,口称:“千岁,末将南阳侯伍云召参见。”李千岁叫左右扶,问:“弟,镇守南阳,为何到?”云召父亲被害,宇文成打破南阳的,说了一遍。言讫,放声大哭。李千岁:“一门遭大变,深为可叹,待孤与复仇便了。”云召叩谢。军师高大材奏:“大王缺元帅,伍老爷今来投,可当任。”李千岁大喜,即封云召为大元帅,掌河北路兵将,云召拜谢。自伍云召在河北为帅,话不。
再说宇文成打破西城,杀进帅府,闻说臣逃出南城走了。不时,军士听闻元帅逃走,军中无主,遂开城投降。韩擒虎、文礼,俱进帅府,独尚师徒不见。擒虎问:“臣如今何在?”成:“末将攻城时,他已开了南城逃走,末将南城有尚师徒守,必被遭擒。”须臾尚师徒来帅府参见元帅,擒虎问:“臣拿住了?”尚师徒:“不曾拿。”就追赶的,周仓将军显圣,说了一遍。擒虎:“来云召大数未绝,故有神佑。”遂差人盘查仓库,点户口,养马日,放炮回军。成禀:“元帅,麻叔谋虽失有罪,他非臣对手,乞元帅开莫大恩,释他元罪。”韩擒虎听了,就令麻叔谋仍领先锋职。叔谋放,即来叩谢。擒虎吩咐尚帅徒,回临潼关守,文礼回红泥关守。二将令,带人马回。
韩擒虎委官守南阳,不许残害百姓,遂班师回朝。军马浩荡,旌旗遮,是:“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声。”行到长安城,擒虎令军扎住教场内,自宇文成、麻叔谋人进城。来到朝门,时炀帝尚未退朝,黄门官启奏:“韩擒虎胜班师回朝,门候旨。”炀帝宣进来,韩擒虎进殿俯伏,山呼万岁,将南阳章上达。炀帝开,龙颜大悦,封韩擒虎为南王,宇文成为南侯,麻叔谋为总。余将士,行皆封赏,设太宴,赐文武群臣。又出赦书,颁行。除犯十恶大罪,谋叛逆不赦,余流徒笞杖,不论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俱皆赦免。。
赦书一出,放出一个大虫来。他乃是一个惯闯祸的卖盐浪汉。人身长力大,罔卖私盐打死巡捕官,官怜他是个汉,审做误伤,监在牢内。赦书一到,他却赦了出来。人住居山东济南府历城具一个乡村,名唤斑鸠镇,姓名咬金,字义贞。身长八尺,虎龙腰,面如青泥,发似朱砂,勇力过人。父亲叫做有德,早卒。母亲太太,与人做生,苦守着。他七岁上与秦叔宝学读书,到大来却一字不识。来长大,自分散。有几个无赖,和他卖私盐,他动不动与人厮打,个个怕他,唤他做“老虎”。不一日撞着一盐捕,打来,咬金发,一个巡盐捕快打死。官府差人捉拿凶身,他恐连累别人,自己挺身到官,认了凶身,问成大罪。问官怜他是个汉子,缓决在狱,已经年。时逢炀帝大赦,他在赦内。
一日监门大开,犯人纷纷出,独咬金呆呆坐着,动不动。禁子:“大爷,朝廷大赦,罪人已尽了,却赖在怎的?”咬金听见“赖在”字,就了风波,大怒来,赶上撩开指打。众牢头晓他厉害,俱来劝。咬金:“入娘贼的,要我出,须要请我吃酒,吃醉饱,方肯干休。”几个老成的牢头,知拗他不,就沽酒来,买了牛肉,请他吃,算做是赔罪的。咬金在枯渴,拿这酒肉,吃了个风卷残云,立身来:“酒已吃完,咱要了!咱的衣服破,屪子露出来,怎边见人?们可有衣服,拿来借咱穿穿?”禁子:“这是难目了,我们有随身衣服,日日当差,里有空?”咬金红着眼,是要打。禁子无奈,说:“有孝衣一,是白布袍,一顶孝帽,是麻布头巾,是闲着的,爷若不嫌弃,我们就拿出来。”咬金:“咱如今不他,可拿出来。”禁子就拿孝衣孝帽递与咬金,咬金接着,就穿戴来,跑出监门。记念着母亲,急急西门而。未知回见母如何,且听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