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爷,这话您可不能当着他说!”</p>
刑察卫劝道:“此人有军方的背景,就连王尚书也曾多番叮嘱司正大人不要轻易招惹,您还是忍忍吧,和气生财!”</p>
从古至今,都是掌握军权才是大爷,毛主席他老人家不也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连王尚书这般人物都要让自己女儿忍气吞声,何况邢东?</p>
他不再言语,抡鞭夹腿,骏马长嘶一声,奔腾得更加狂野。</p>
...</p>
...</p>
清明将近,不出意料,连绵细雨如期而至。</p>
烟雨笼罩整座平京城,在这样阴沉潮湿的天气里,总会让人感到无处逃遁的压抑。</p>
夜色之下,开封府衙灯火通明。</p>
一排手提水火棍的衙役站在门口,冷峻而肃穆,将拥挤的人潮阻拦于外。</p>
衙堂敞亮,高悬着一块“正大光明”的横匾,黑底金字,笔走龙蛇。</p>
堂下,两列刑察卫身披银甲,头戴长盔,单手扶在腰间的长刀上,不怒而生威。</p>
在左右的席位上,依次坐着刑察司司正王初音,开封府尹常臻,以及县丞、主薄等人,他们官职稍低,显然并非这三堂会审的主角。</p>
大堂正中,三位朝廷命官呈品字形端坐,皆是身穿藏蓝色朝服,头戴乌色双翅纱帽,腰间的玉带上悬有银色鱼袋,只看这身行装打头,虽非御官,那也是四品大员。</p>
在他们胸前的补子上,全都绣有一种名为“獬豸”的独角神兽。相传此兽能辨曲直,嫉恶如仇,自古便被人们当做正义和律法的象征。</p>
而这三位,才是本次会审的主角。</p>
居于正中的大员,官服上的领子和袖口比另外两位多了华丽的金丝,乃是刑部侍郎何谦,正四品官阶。</p>
其人年四十有余,脸长眼细,留着微微上翘的山羊胡子。</p>
所谓“相由心生”,一看便知其是尖酸刻薄之辈。</p>
在他左右两侧,分别坐着大理寺丞狄明杨,以及御史中丞迟庭。</p>
前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年龄虽大,双目却炯炯有神,生得十分威严;后者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精明中年,身形有些发胖。</p>
所谓三堂会审,指的乃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同堂审案。</p>
寻常小案自然不必这般阵势,只需刑察司审理之后,分别报送刑部和大理寺结案即可,但今夜审理的案子有关匠神遗迹,以及失传已久的国之重宝——圣手匠心图。</p>
本朝尊崇匠神已有百年历史,至今年起,朝廷又重启中断近十年的匠神祭祀,圣手匠心图恰巧在此时重见天日,自然引发朝廷以及民间的重点关注。</p>
尤其是在民间,此案传开以后,人人奔走相告,得知今日三堂会审,百姓们自发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