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很忙。
他在完善大唐律法。
于是安排了去年进入翰林的蒋涛做引导。
“是”
蒋涛应下后便带着李兆杜构两人,在翰林院里走动。
同时讲着点卯时间等一些注意事项。
他很佩服李兆莫才华,也觉得两人态度很好,所以讲得很仔细。
两人记忆力很好,也就记下来。
然后就回到了平时待的办公地方。
刚去的菜鸟是没有单人办公室的。
一间屋内有四张办公桌,桌上是文房四宝。
考虑到新来的,也是准备了水杯。
是瓷的。
于是李兆想到了玻璃杯,保温杯。
能早日问世的好。
周围是书架,书架上大多是竹简。
少部分是一些通用纸张。
应该是旧书典籍与新的记录。
意外的是有为数不多自己公司产出的纸张。
想来是送李二的一部分被放到了这里。
和同事打了招呼后李兆便随便拿出一。
一边翻阅,一边铺开的纸上上书写。
并没有写记录。
而是关于公司发展的记录与设想。
他不想在读书上再浪费太多时间。
那些生涩的典籍,难懂的词汇根本没必要研究。
他要的是务实。
他更主张知行合一。
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时间很快便到了中午。
李兆没去翰林院的食堂。
直接带着记录回家,他要把一些比较紧急的事情安排下去。
于是在小院吃饭后稍作休息,便返回翰林院。
没必要事的话他是不会旷工的。
再说就算上班也不耽误自己的谋划。
等熬一段时间。
就可以去六部实习。
他也可以借职务之余搞公司的事情。
会更为方便。
这种平衡是最好的状态。
倘若发配去边疆,那便要坏事。
那样会拖慢发展进程。
影响到集团公司的崛起。
所以,他需要考虑更多。
做更多预案。
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