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回来了!”
“状元公回来了!”
“翰林回来了!”
“老总回来了!”
大家的欢迎很热烈。
就是冬日暖阳。
李兆眼眶微微湿润。
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看到对大家带来的改变,看到被整容般的杏花村。
他成就感爆棚。
“今日我李公子包场!来着有份!”
于是整合杏花村热闹了起来。
当然府城与县里也不例外。
年关时分。
交易量很大。
张江公司效益更大。
年终奖也得到发放。
除了愿意加班的,其他人也放了假。
李兆在火炉前煮着罐罐茶,吃着烤饼子。
再吃着烧着滋滋作响的猪肉粉条。
已然忘乎所以。
他没有去公司大楼。
那里虽有火炉上的暖气,却不如自家小屋温馨。
当然是后来统一翻新的。
张紫烟坐在一旁嗑瓜子,吃干果。
李五与陈氏也是笑容满面准备着大年到来的吃食。
其他人也在自家准备。
突然间李兆想起自家一间房里的烟花。
他更为开心。
这是自己留下一个小计划,不是必须完成的,能出现也是意外之喜。
虽然制作粗糙,数量不多。
不过却是今年过年相比于以往最大的改变。
他有想着留一点去京城元宵节打开市场。
相信可以为一些节日庆典提供助力,获得收益。
他思绪开始纷飞。
来年把旅游专线敲定!
“我想在长安利用筒车做个人工瀑布,成为一大景点!”
“选择性进行工业革命,减少转型升级带来的浪费”
“加快周边路线,公司建设!”
“每个地方都成立张江书院,授课以我出的教材为准!”
李兆喊了一旁的张紫烟做记录。
他要加快进度,进行第二个两年计划。
第一个两年计划能如此顺利,得益于新事物的不可抗力。
他准备继续发挥这个优势。
“对了,还有粮食产量的问题!”
他想到民以食为天。
又想到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