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遇观而憩(2 / 2)

前面山上,竟隐隐约约有座道观!

心想到了那里,吃喝自然不成问题。

口中已然十分干渴,却也顾不上许多,脚下隐隐生风,恨不得飞过去。

尽管已经加快了行走速度,赶到道观时竟已深夜。

顾小冬浑身疲软,嘴角生疮,一头倒在地上竟连爬都爬不动了……

却见一光头小僧自林中走出!

顾小冬口干舌燥,哪里还呼得出声来!

只得用手掌在地上不停拍打!发出些微弱的声响……

那小僧十分警觉,又是夜深人静,果然听出异样,慢慢靠近,喝道:

“是人是鬼?”

顾小冬心中暗骂:“你一出家之人,修佛念经还怕什么鬼?老子若是鬼,还能让你说话?”

无奈一张巧嘴,此刻只张了几张,一丝声音也发不出来!

小僧走到跟前也不再说话,只管扶起顾小冬向观内走去。

顾小冬意识有些模糊,只见那小僧身长约有七尺,瘦骨嶙峋,一身破烂袍子,打了无数个补丁,长脸细眼,下巴上翘,面容枯槁,倒有些顺善之意。

那小僧虽然瘦弱,却有一膀子力气,扶着顾小冬并不觉得十分吃力。

不多时便将顾小冬安置在一间静室榻上,却径自跑了出去。

顾小冬只道是去叫人了。

隔了半晌,却见那小僧晃晃悠悠提了一桶水来!

顾小冬猛的从榻上坐起,连滚带爬,扶住那水桶便一头扎进去,一口气便喝下半桶,顿时觉得多了几分活力。

顾小冬将身子靠在榻上,呼呼喘息,问道:“可有吃的?”

那小僧磨磨蹭蹭从怀里取出半块烧饼,吞了口口水:“只这个了。”

顾小冬顾不得鄙夷,一把夺了过来,大口吞咽,却实在是干硬,掉了一地面渣,又向水桶喝水。

却见那水面倒映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怪物!

顿时吓了一跳,身向后一退:“这……是人是鬼?”

那小僧撇撇嘴道:“不就是你喽?”

顾小冬哑然……

对着倒影又看了看,这些日子竟混成这般模样!

不禁一阵唏嘘,就着水桶又喝了几口。便将烧饼扔在一边,捧着水好生将脸洗了又洗,用手抓了抓头发,再对着水面照,一张小白脸,大眼睛灵光闪闪,果然有了些人的模样。

回头看去,却见那小僧正在不远处捡起扔掉的烧饼,一味去吹上面的灰烬,十分珍惜的样子……

不禁有些火气:“你也真是小气,我遇难而来又饥又渴,你却只拿这个石头一样的东西给我,果然是慈悲为怀!”

小僧却不生气,轻声道:“施主有所不知,这道观里有井,水自然多得是!食物么,只余下这半块烧饼了!”

“哦?没有道士?”

“应该是废弃很久,我其实也只是个行脚化缘的,路过此地而已。”那小僧苦闷道。

“这道观里莫非只有你一人?”顾小冬不由得大为失望!

“正是。”那小僧应道,却又将烧饼递了过来!

顾小冬面色稍缓,伸手推开:“不必了,我包里还有些兽肉,你可吃么?”

那小僧一听,两眼便冒出光来:“吃啊!吃啊!”

顾小冬一阵无语……和尚也吃肉?慢慢起身,向外走去。

这道观果然一副破败的气象,残垣断壁多年未曾修缮,枯藤野草长了满院,正殿倒有些气势,却无半点烟火,在星光下黑森森摆着,十分凄凉。

顾小冬随手抓了几抓,又砍了几根败枝,升起火来,将兽肉架上烧烤。

那小僧虽已出家,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性,眼看兽肉流油飘香,不禁直吞口水,两眼盯得似要凸出来!

顾小冬摇摇头,敢情这一路千辛万苦而来,却是为了搭救这个小和尚?

只见肉有七分熟了,顾小冬从包里取出调料。

几乎没了剩余,只得将纸包布袋翻了个底朝天,将残料尽皆抖落,撒在肉上,轻烟缭绕,却仍是香味扑鼻!

稍待一会儿,顾小冬便将大块兽肉分给了小僧。

那小僧也不推辞,只是口中念了声,罪过!

一口便撕下大块,面目生动,倒让顾小冬又生出一丝怜悯。

“你这是几天没吃了?”

“嗯,啊,这是第三天了……”

“你从哪里过来?”

“我出家时在濠州,凤凰山,於皇寺……跟这里差不多!连年遭灾,没了香火。师兄弟就近化缘,我年纪小,跑得最远。”

“这道观没有香火,你还在这里做什么?”

这时那小僧竟已将手上兽肉吃了个不剩,兀自舔着手指,巴巴又看向火堆。

顾小冬便将最后一块递了过去。

那小僧却也不受,顾小冬便用斩龙刀,切了一半给了小僧,自己确实也饿得不行,多少得吃点。

“嗯……我虽然是路过此地,总觉得都是出家人,应该为他们守几日……顺便在这里等人。”那小僧又埋头一阵猛撕,口齿不清道:“明天我却也要走了,毕竟只有半块烧饼了。”

顾小冬一阵头大,不由气苦叹息一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僧这时又已经吃完,将手在身上擦了擦,脸上露出十分满足的样子来:

“我叫朱重八!你就叫我小八好了。”

顾小冬笑笑,元朝以来汉人不受尊重,更令汉人只能以数字为名,倒也不奇怪:

“我叫顾小冬,从极远的山里来。却不知道,这是何处地界?”

“哦,这里属江浙行省镇江路,此地名叫丹徒,此山名叫茅山。”

顾小冬微微点头,刚才翻包时发现,不知何时,罗四喜竟在他包里悄悄放了些钱钞……

应是算到路上顾小冬需要用度:“明天我需你引路,同你一道下山去,这里还有些钱,可以吃饱些。”

小八大喜,连忙合十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多谢施主!”

去你母亲的……肉都吃了,还给我整这个?

顾小冬气闷,口中却道:“这里只你我二人,不用这么婆婆妈妈!”

小八想想也是,便坐近了些,问道:“那你为何跑这么远来?”

顾小冬想了想道:“说来话长了,你跟我差不多年纪,却为何出家了?”

小八面露悲凄之色,竟流下泪来:“去年濠州大旱,半月之内,父亲饿死了,母亲饿死了,大哥也饿死了……我和二哥连棺材钱都拿不出……只是找了几件破旧衣服将家人尸体包裹草草下葬……出家前只会放牛,我与二哥为了活命,只能各自逃生……今年又连发蝗灾和瘟疫。原以为到了寺院里可以有口饱饭,却只做了个行童,每天扫地,上香,撞钟,却也不曾吃过几口干饭。如今只能一路化缘流落到此。”

顾小冬虽然家里也是贫穷,靠山吃山,倒不至于没口吃的,听完不禁连连吸气,不安地问道:“总可以打打猎什么的吧?”

小八却露出悲愤之色,双眼冒火:“汉人怎么可以打猎?元朝以来,汉人猪狗不如,哪有资格打猎?我家世代农民,却无田可种!只能替地主卖命,一年到头也得不到斗米。汉人命贱,被元狗死死踩在脚下,哪有容身之地!?我的父母兄长哪个不是死于元朝苛政之下?!”

顾小冬看了看小八,见他咬牙切齿,满脸怒愤!对元朝廷恨之入骨……

扬扬眉道:“那你又待如何?”

小八闻言,四下看了看,又凑近了些,低声说道:“我身无所长,却知善恶是非,有朝一日便要反了他的!”

顾小冬闻言微惊,暗道,你确定是个和尚?……

却见小八又从单薄的袍子内里取出一张纸来,层层展开,却是一张简要的地图:“你看!我打算把这些地方都走遍!多一些历练,多则五年,少则三年,回去投入义军打下一片天地来!”

借着火光,顾小冬凝神细看,不禁暗暗称奇!

这小子瘦弱的身子里竟藏着如此巨大的心思!

但见纸上:南面标着合肥,西面标着河南,北边写着汝州、陈州,转回去却是指向了亳州,看这情形,果然是准备转一圈儿便要造反!

顾小冬抬头再看那小僧:双拳紧握,目光坚定!面色在火光下忽明忽暗,竟透出一丝兴奋的红晕,顿时觉得他的身形瞬间高大了起来!

不禁暗暗叫声惭愧!

沈从问志,循循善引,希望顾小冬报国兴汉!

顾小冬认为无国可报,但这身无所长的和尚竟然要重建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