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谀奉承的臣子,当众褒奖,背后给他记个小账本。三年后,唐慕仙摸清了大臣的底细,使出雷霆手段,将阿谀奉承之辈贬官发配、抄家杀头,一点不含糊。对于忠臣奖赏提拔,予以重要权柄。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唐氏王朝民富国强。
唐慕仙年过八旬后,雄心消磨殆尽,只觉人生太短,实在无趣。荣华富贵终有时,唯有长生万般好。方士许道然,听闻唐慕仙渴求长生之术,设下惊天骗局,带上几百童男童女和大量金银财宝出海访仙,一去不回。唐慕仙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被骗后,忍不下这口恶气,派唐衣卫出海追杀,无果。年纪越大,唐慕仙求长生之心反而更盛,无心朝政,只求早日羽化登仙。
权臣张俊、马勒把持朝政,众臣敢怒不敢言。张俊和马勒水火不相容,两人结党营私,互相拆台,朝堂上乌烟瘴气,不堪入目。唐氏王朝太子唐悦,又名唐知命,性格本来软弱,当了四十年太子,见父王还没有退位的打算,也就心灰意冷,披上袈裟遁入空门。诸王子齐声称赞太子本是天上菩萨,如今修成正果,超凡入圣。明里暗里,诸王子夺储之争愈演愈烈,二王子、四王子和七王子之间尤甚。二王子屡次派人暗杀四王子和七王子,无一成功,兄弟反目,路人皆知。
朝臣为了前途各自押宝,多数依附二王子,少数依附四王子或七王子,还有几个朝臣,死心塌地依附袈裟太子,有事没事都去听太子念经说法,烧冷灶手段了得,这些人要么是头脑不好使,要么是头脑太好使。
光武王朝,自诩为天下第二大王朝,举世公认为第三大王朝。光武王朝自知干不过武周王朝,就专寻唐氏王朝的晦气。光武王朝有读书人引经据典,说唐氏王朝的祖先是从光武王朝过去的,被其他王朝传为笑柄,唯有光武王朝欢欣鼓舞,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光武王朝,位于大洲东部,百姓过七万万,军队过五百万。光武王朝国王光羽,天生神力,十五岁时就能举起千斤鼎。光羽十六岁登基,叔叔光增摄政,一次朝会,光羽与叔叔意见不合,光羽不小心捏断叔叔的喉咙,事后痛哭,以国王的礼仪厚葬叔叔,国丧期间,光羽很痛苦,夜夜和不同爱妃切磋。光羽独掌大权后,开始还听得一些群臣意见,时间一长,就不耐烦。有佞臣察言观色道:大王天纵奇才,万年难遇,本应乾坤独断。光羽闻言全体舒畅,觉得这是金玉良言。
国王光羽,年少气盛,刚愎自用,崇尚武力。拉弓射大雕,下海杀蛟龙,战场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光羽曾自诩:国王当中,若论战力,我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光羽不喜读书,讨厌儒生,只会马背上打天下,不懂马下治天下。光羽赏罚无法度,全凭个人喜怒。光羽有一位爱妃余姬,生得沉鱼落雁,其胞兄余发,无任何大功劳,只因余姬会吹枕头风,光羽一高兴,赏余发一个侯爷,众将士闻此缘由,寒心透骨。
“逍遥天下,第四至第十一大王朝,排序没有定论。贫道今日不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暂且一一道来,这八大王朝分别是:朱玄、鲲鹏、汉楚、庆明、东华、元吉、真武、大有。”
朱玄王朝,位于大洲北部,国土靠近妖族,民风彪悍。国境内,多平原、沙漠,百姓多为牧民,军队以骑兵为主。朱玄王朝国王朱木真,凶狠富有谋略。朱玄王朝,靠近妖族,故逍遥天下的不少修道之人,经常来此历练杀妖,朱玄王朝的百姓习以为常。
鲲鹏王朝,夹于朱玄王朝与武周王朝之间,时常受到朱玄王朝的侵扰。鲲鹏王朝国王曾庄,崇尚道教,每天穿着道袍上朝,大臣们争相效仿,朝堂上,大臣们仙风道骨,什么真人,什么真君,什么天君,治理国家如同儿戏。曾庄拜师学会炼丹术后,手把手教大臣炼丹,曾庄道心坚如磐石,千年难遇,他炼丹为求长生,臣子炼丹,多为道侣双休丹。
汉楚王朝,位于大洲南部,临南冥海。汉楚王朝国王马士宝,贩卖私盐起家,国内聚集很多游侠,对墨家敬仰。
庆明王朝,位于汉楚王朝与武周王朝之间。武周王朝,奉行远交近攻,对庆明王朝采取蚕食国策。庆明王朝国王贺苍海,以唇亡齿寒之道,说服汉楚王朝,两国签订盟约,一旦武周王朝侵袭庆明王朝,汉楚王朝必相救,事后所费开销,庆明王朝双倍报答。
东华王朝,位于大洲东北部。元吉王朝,位于大洲东南部,武周王朝与东华王朝、元吉王朝三方结盟,掣肘光武王朝。东华王朝国王黄邦,得到商家扶持,逍遥天下多数钱庄,都来自东华王朝。商家看不惯光武王朝的穷兵黩武。天下大战,商家可以发战争财,天下太平,商家也可以发太平财,但是长期战争,弊远大于利。
元吉王朝,国王罗麻圣,得到阴阳家扶持,深信风水命理。罗麻圣精通麻衣神相,对光武王朝也颇为不满,只会烧杀抢掠,蛮族也。国运是有天数的,岂能更改。上天有好生之德,天生地养,好战必亡。
真武王朝,位于大洲西北部。大有王朝,位于大洲西南部。
真武王朝和大有王朝双方结盟,从西北、西南两个方向钳制。
真武王朝国王肖邦,得兵家辅佐。大有王朝国王邓谦,得法家支持。法家在督察院权势熏天,兵家在督察院举足轻重,真武王朝和大有王朝有恃无恐,经常骚扰唐氏王朝,事后反说唐氏王朝欺负他们,督察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唐氏王朝对此怨言颇深。
十一大王朝之外,有六十多个王朝,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