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澄,今日为师在推背山上,与你说说武道十二境。”
“师父,前几年,你跟我说了武道前六境,分别是气盛、筑体、结武胆、金刚不败、无相阴神、逍遥游。”
“孺子可教也,道澄,武道前六境,说说你自己的体会。”
李道澄捋了捋思路,将师父以前讲述的和自己感悟到的,糅合在一起。
“武道第一境,重点在于寻找到一股先天真气。先天真气强大,就是好的武道胚子,先天真气不足,武道走不通。”
“这位小兄弟的言论,有点偏驳哦。”
一身袈裟飘然而至,随后一身儒衫如影相随。
“疯和尚,老夫子,这是天罡道友的关门弟子李道澄,青年才俊,五年破三境,前途不可限量。”
疯和尚和老夫子,与袁淳风、李天罡都是老朋友,四人寒暄一番后,来到一处山顶平地处,袁淳风从乾坤袋中搬出一张桌子,五张椅子,五坛春秋玉液酒,五个大碗,五双筷子,还有牛羊肉、花生,五人一边喝酒吃肉,一边探讨登顶大道。
疯和尚法号慧秀,行为怪诞,虽已出家,酒肉不戒。
老夫子名为孙良,山林隐士,克己复礼,不苟言笑。
“慧秀大师,你刚才说我徒儿言论偏驳,请为他指点迷津。”
“道澄,武道胚子,不能单凭先天真气的强弱来判断。据我所知,很多武道大师,先天真气不足,后天勤能补拙,终究大器晚成。先天真气不足,可以后天弥补,天无绝人之路。”
“慧秀前辈,道澄明白了。谢谢前辈为我解惑,令我茅塞顿开。”
“道澄,你说说武道第三境,什么是武胆,如何寻找武胆?”
“武胆,是武道之胆,不是武夫之胆。武夫的胆魄,凭着血气方刚或艺高人胆大,没有是非对错,唯有江湖义气、亲疏有别。武道之胆,从何而来?诸子百家各有法门。儒家推崇仁义,天下大义在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力有不逮偏向虎山行,舍生取义粉身碎骨都不怕。一个武者,心中有仁义,就能视死如归,不管对方多么强大,为了天下大义,只管出拳,仁者无敌!”
“说得好,这就是我们儒家的风骨和胆魄。”
老夫子孙良喝了一大口,神采奕奕道:“好一个仁者无敌。”
“兵家不论仁义,因为上了战场,就是你死我活。兵家讲究杀伐果断,冲锋陷阵不畏生死,血流成河,尸首堆成山,一夫当关,死守不退,这是将帅士卒的胆魄。一个兵家修士,不管碰上什么样的对手,不分胜负只分生死,出拳拔刀,死而无憾,这就是勇者无敌。”
逍遥大洲某处战场,一位兵家老祖欣慰道:“好一个勇者无敌,后生可畏,真是大海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法家严刑酷法,不论对错,只说律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亲贵戚没有特权,该杀就杀,绝不姑息。执法者犯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历史上多少法家不得善终,可是后来者毅然决然,宁愿一腔热血洒在刑场上,也要维护律法的神圣不可侵犯,这就是法家的公平无敌。”
冥界十八层地狱,一位法家老祖开怀大笑:“好一个公平无敌。儒家的仁义,高高在上,空谈误国。我们法家,律法一条条,白纸黑字,有法可依,犯法必究,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佛家慈悲,割肉喂虎,剐眼喂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已度化无数无量众生实无一众生为我所度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家修无我,没有小我,也没有大我,连我都没有,自然无所畏惧,这就是佛家的无我者无敌。”
慧秀大师嘴里正在咀嚼一块牛肉,含糊不清道:“好一个无我者无敌。”慧秀大师把牛肉咽下,喝了一口酒,继续说:“这还不够,佛家修无我,只是小乘,无我之后,就是无无我,忘记无我。无无我之后,就是非无无我,连想忘记无我的念头都没有,再往后,贫僧佛法有限,不敢妄自揣测,道澄施主,你若有机缘悟得大乘佛法,到时说法与我。”